太原山西的构造地貌(太原构造地貌) 柳江盆地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对比与划分概述:石炭系和二叠系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钻孔揭露的深部地层,本文根据1982年京津冀区域地质和1987年秦皇岛市1/5万测区总结报告,对柳江盆地近期钻孔揭露的深部石炭-二叠系地层的对比和划分进行了初步分析。 & nbsp一、区域地层特征:本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属于华北地台型。 & nbsp石炭系以碎屑岩为主,夹海相灰岩和煤层,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 从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华北一直处于上升期,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普遍缺乏早石炭世的沉积。 中、晚石炭世地壳缓慢下沉,两者岩性相近,因此将石炭纪分为两部分。 这次仍然采用传统的三分方案,有争议的山西组按传统意见属于下二叠统。 & nbsp二叠纪为内陆盆地沉积,主要由河流、湖泊、沼泽的含煤碎屑岩和内陆红色、杂色碎屑岩组成。 含煤性好,煤层稳定,是本区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 本区二叠系采用传统的二分法方案。 & nbsp二。地层对比 矿区划分:本文由www。dyLw.NeT。首先,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来到dYLw.nET。1922年,格里普等人将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分为两部分,下部称为太原系,上部称为山西系,标准剖面建在太原西山附近。 根据区域调查结果,本区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特征如下:太原组下部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中细粒应时砂岩,底部为厚层含砾粗砂岩。 约26米厚 上部以灰黑色碳质页岩和粉砂岩为主,夹灰黄绿色砂岩和应时砂岩。 含黄铁矿结核 含煤3-4层(煤4、煤5、煤6),可取1-2层。 煤是主要可采煤层,煤层顶底板为粘土和铝矾土岩石。 大约23-60米厚 & nbsp山西组主要由陆相沉积组成,偶有海相沉积。 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质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和煤层。 含B层和C层的铝土矿 其顶界位于含中粗粒长石的应时砂岩底部,底界位于& ldquo煤炭& rdquo在一层砂岩的底部。 一般厚度为50-130米 & nbsp在野外编目过程中,并不能看到上述所有的地层特征。 根据标志层、岩性组合、地层厚度等特征,初步认识本区钻孔揭露的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特征,并划分如下:1 .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根据钻孔测井,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粉砂岩,底部发育中细粒砂岩,有时转化为粉砂岩。 属于海陆交互沉积。 5煤(含黄铁矿结核)及顶底板粘土岩明显;上层岩层含黄铁矿结核,个别钻孔底部厚层含砾粗砂岩也很明显。 见下文 & nbsp2.下二叠统山西组(P1S):根据钻孔测井,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砂岩、粉砂岩、碳质页岩、粘土岩。 上部由1 ~ 2组含煤线的砾石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或碳质页岩)组成,顶部为粘土岩。 下部为含煤层的粉砂岩,具水平层理。 反映了沼泽相的沉积环境 & nbspB层、C层、粘土岩、煤3等标志层明显;其顶界位于含中粗粒长石的应时砂岩底部,底界位于& ldquo煤炭& rdquo在一层砂岩的底部。 & nbsp本文由www提供。dyLw.NeT。首先,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来到dYLw.nET。3.煤层对比: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1-6层。地层时代的对比与划分和煤层的对比是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的。 & nbsp本区煤层对比主要依据:层间间隔、标志层、厚度、结构、煤质和煤层本身的物性等。 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相互验证来确定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nbsp二叠系煤3层在全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厚度大,是本区主要勘探层位。以煤3层位为对比基准,沿勘探线钻孔& ldquo& rdquo字形对比 & nbsp1)层间距:通过对相邻矿区的分析统计和本次工作取得的资料,认为本区山西组和太原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和近海沼泽,地层间距相对稳定,其中煤3层与煤5层之间的距离为27.86~49.18m,平均为38.39m 由于该区火成岩破坏严重,火成岩沿煤层侵入,煤层被切割破坏,原有沉积间距也受到一定影响。 & nbsp2)标志层:主要标志层有3煤、3煤底板王子石、5煤和5煤底板D层粘土岩。 & nbspa .王子石& nbsp是晋煤集团3号的底板。 是一层灰黑色的应时砂岩,硬而脆,应时成分占95%以上,是本区重要的标志层。 但本次勘察中,砂岩有时会发生相变,应时含量会降低。 由于该地区煤层普遍受火成岩影响,多孔火成岩形成了煤层的顶底板。 & nbspb层粘土岩D:本文由www。dyLw.NeT。首先,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来到dYLw.nET作为太煤五集团的底板。 浅-深灰色,质软有鳞,遇水易崩解,较滑,易碎成小片,具隐晶质鳞片结构。主要矿物为高岭石集合体,含少量水云母,属半软粘土,富含植物根化石,一般厚0.50-3.30m。 平均厚度1.87米,层位稳定,是5煤的直接底板。 & nbsp三。总结& nbsp以上分组情况是通过对矿区钻孔进行系统编目,总结各孔地层地质特征,结合区域调查成果进行对比划分得出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对比划分的过程中,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导致分组边界不一致,但各孔岩性特征相同的地层一般通过对比划分为一组。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知识的提高,可以进行统一的修正。 & nbsp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
上一篇:施工技术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