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GPS_RTK技术在煤矿企业盘煤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一技术在测量煤堆土方量方面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GPS_RTK、煤堆、土方量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国家能源工业紧跟发展步伐,在保证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积极努力增加能源产量。煤矿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关系到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有力助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随着采煤技术的提高,出现了许多大型生产矿井,年产量超过百万吨。这些大矿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煤场进行堆放,这就需要煤矿测量人员通过测量技术计算出煤堆的存量,统计后上报给企业,让企业实时了解煤炭产量,制定下一步的生产计划。
GPS_RTK技术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求解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RTK是一种可以在野外实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方法,这是GPS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TK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测站在指定坐标系下的三维定位结果,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工作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该站的坐标信息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还收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中形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时长不到一秒。移动站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移动状态;可以在进入动态运行前定点初始化,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启,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和求解。
RTK在实际储煤中的应用
以SDIC辛集某矿为例,该矿年产量为500万吨,煤场面积为21850m3。使用的GPS设备为徕卡-GNSS 1+2模式,集成了主机、天线、电源和RTK数据链电台,使用蓝牙技术在接收机的主机和笔记本之间交换数据。它是一个完全无线的一体化GPS接收机,给野外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设备RTK测量精度,平面:10mm+1 ppm;;标高:15mm+1ppm,完全满足土方计算要求。整个作业流程如下:
前期准备:根据矿区地面测量控制网的数据,建立一个已知坐标高程的参考站,然后投影GPS移动站的坐标系,单独建立作业文件夹。
现场测量,为加快作业进度,配置两个GPS移动站分别作业。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质量,要求流动站采集尽可能多的煤堆特征点,并按顺序输入到电子笔记本中。
外业测量完成后,将RTK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根据必要的要求进行编辑处理,数据采用CASS处理软件的DTM模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DTM模型根据实测地面坐标(X,Y,Z)和设计参考标高计算土方量,通过生成三角网计算每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规定范围内的填挖土方量,画出填挖分界线。
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实测RTK点距离基准点1Km,因此RTK点平面精度高于11mm,高程精度高于16mm,满足土方精度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GPS_RTK技术测量煤堆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流动站的参数设置必须与参考站的设置保持一致,尤其是无线电台的频道,否则将无法接收信息。这对于在1+2测量模式下设置两个流动站尤其重要。
由于接收机是一体机,主机和笔记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蓝牙实现的。每次笔记本的设置参数与原来的连接断开,都要找一个新的蓝牙设备与之建立连接。每个笔记本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对应的接收器,否则可能会产生冲突,尤其是几个主机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乱。
如果煤场局部区域由于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没有信号,此时的坐标无法现场采集。可以把附近相同高度的点收集起来,单独手写下来。室内处理时,通过插值增加相应位置的坐标,对土方测量精度影响不大。
结论
通过整个调查过程可以看出,外业采用GPS_RTK 1+2模型,室内采用CASS软件的DTM模型计算方法计算数据。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半天就可以完成整个煤堆的土方计算。RTK在直接采集地形特征点计算土方量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现场障碍物多、卫星和电台通讯信号差的情况下,RTK仍然受到限制。这时候可以将全站仪配合使用,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月和陈永奇。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2]高华峰,张海春.RTK技术结合全站仪在土地平整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7
[3]林冠图。不同土方测量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