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铜期货既有炒作成分,也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当最大的需求者采取卖出平抑价格时,就会激发多头的热情。但过度投机者肯定会受到惩罚,但惩罚的不是他们的对手,而是市场的规律。
11月以来,尽管国储局在国内和当前市场抛售了超过10万吨的库存,但3月LME铜价仍从4000美元的历史高点上涨至4480美元,屡创百年新高。沪铜期货也从11月初的36000元/吨上涨至39940元/吨。
在铜价上涨,消费企业遭殃的时候,市场各方对资金操纵铜价表现出罕见的愤怒。但国内相关媒体也刻意回避国储仓位被套可能带来的损失,并多次对抛铜措施大加赞赏。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确实值得欣赏。但认清铜市现状,理性面对铜价上涨,可能才是有关各方最迫切的任务。
这种增长是基于“中国因素”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0年以后,对抬高铜价的累积效应非常突出。
据新华社分析报道专线分析,1990年后,中国铜消费不仅增速明显加快,在全球的消费比重也大幅上升。显然,中国的强劲需求推动全球铜价越来越高。
目前“中国因素”的炒作还没完。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去年达到1200美元。2004年中国铜消费总量达到450万吨,人均消费总量接近3.5公斤,而人均精铜产量仅为1.67公斤。按照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参考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2022年中国人均铜消费量至少要达到7-8公斤。届时,中国铜消费量将达到1050-1200万吨,年均增长40-50万吨。按照目前的基数,未来几年铜消费年均增速必须维持在10%左右。
2004年底,中国粗铜冶炼产能达到163万吨,粗铜产量132万吨,电解铜产量217万吨,铜加工材产量416万吨。去年全国消费量为450万吨铜(其中精炼铜320万吨)。预计今明两年中国铜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精铜350万吨)和550万吨(精铜380万吨)。从今年1-10月精铜产需数据来看,缺口仍在100万吨以上。
所以目前铜价虽然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但也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当国家储备局尽管是最大的需求国却转而抛售时,会刺激市场更加情绪化,导致价格加速上涨。
铜价多高才算合理?
大多数报道指责该基金推高了铜价。原因是国际铜研究组织、英国商品研究所等权威金属分析机构预测,2005年全球铜市场将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甚至出现20-30万吨的供过于求。由于供需紧张程度远不如2004年,铜价仍难以维持去年的价格,所以涨到4000美元只能解释为基金过度投机。
但理性分析表明,和其他商品一样,铜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由于短期抛售过度,无法交割,价格必然上涨。此外,价格在短时间内从供求关系上大幅上涨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例如,目前LME三个月锡的价格不到7000美元/吨,但在80年代初,由于基金的强行平仓,其价格高达18300美元/吨。
必须承认,在multi 空的竞争中,无论价格多高,就某个阶段而言,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从操作角度来说,不能因为价格高就扔掉,因为价格低就买,主观判断价格是否合理。当然,过度投机者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但执行者不是已经无力还手的对手,而是市场规则。
如何应对基金炒作?首先,我们是进口大户。在这个货少钱多的市场里,我们要谨慎空记住,我们要做国际期货市场的“天然多头”。其次,作为消费大国,我们有调节消费的主动权,却缺乏调节供给的能力。因此,在经济增长强劲、铜需求稳定的前提下,很难有效控制消费。市场有涨有跌,价格有高有低。投资者应该跟风。因为价格高或者价格低而不卖,是买家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