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冶炼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铅(包括再生铅)冶炼的设计、生产和管理,以及铅冶炼企业防尘防毒的设计、布局和施工。
二、参考标准
下列标准中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所有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将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索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19—87《采暖通风与空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3840-87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GB 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排气罩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三。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铅烟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铅蒸气快速冷凝氧化形成的空气体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直径小于等于0.1μm。
(2)铅尘铅尘
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漂浮在空气体中的含铅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微米。
四。基本要求
流程设计
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物料落差。优先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3.企业引进的国外防尘防毒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所有设计应符合中国相关规范和条例的要求。
4.铅冶炼车间的铅烟、铅尘和空气体中的粉尘浓度必须符合TJ 36,废气排放浓度必须符合GB 16297。
(2)工厂设计
1.位置选择
(1)建设项目选址应避开人口密集区,并应位于城市值和居民区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铅冶炼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必须按TJ 36、GB 3840和《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本地区劳动、卫生、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设备布置
(1)烟囱应布置在厂区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厂区布局要合理,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和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往返运输。
(3)生产区的内部布局应避免粉尘和毒物的交叉污染。
(4)车间布局应根据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粉尘和有毒场所等因素确定,并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
3.工厂建筑
(1)厂房内易产生灰尘的建筑构件凹凸部位应减少。车间的内墙和屋顶应光滑平整。
(2)生产车间的地面应平整,易于清洁。车间应设有防腐防渗排水沟和集水池。
(3)厂房面积和高度应满足工艺布置和通风净化的要求。
动词 (verb的缩写)工程和技术措施
(1)烧结和焙烧
1、原料仓库应保证物料的正常流动,防止物料坍塌和粉尘逸出。
2.在封闭的原料场内,桥式抓斗起重机的驾驶室应配备空气体调节净化装置。
3.物料转运点或落差处应设置密封溜槽,有粉尘的转运点应设置局部通风净化装置。
4.破碎机、振动筛、给料机等设备应有密闭罩,并配有局部通风和净化装置。
5.带式输送机的转运点和卸料口是密封的,并配有通风和净化装置。
6.圆筒冷却、返粉输送、精矿干燥、粉碎、混合过程采用湿式除尘。排出的污水送至浓缩机沉淀,上清液回用,底流送至冷却筒返粉冷却。
7.烧结块、各种材料、碳收集等的进料器和计量装置。料罐的给料处、焦炭和原煤的筛分和运输处应设置排风罩并进行净化。
8.鼓风烧结机和点火炉应配有密闭装置,机尾应采用局部排风罩。根据工艺要求,净化后的气体可返回烧结鼓风。或者达标后排放。
9.鼓风烧结机尾部的齿辊破碎机和链式输送机的转运处应设置气密罩,并进行通风净化。
(2)高炉冶炼
1、高炉上料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2.应在高炉加料口安装排气罩并进行净化。加料口应保持严密,以防烟雾逸出。
3.在靠近高炉出渣口和通向前床的铅渣溜槽、前床出渣口、活动溜槽和渣包、铅排口、铸锭等有烟尘排放的部位设置排烟罩或活动排烟罩,并进行净化。
4.渣包的排渣点应设置排气罩。
5.密闭鼓风炉冷凝器铅泵池上方、熔剂槽、分离槽、储锌槽等工作门上方、排放烟尘的冷却槽排放口处应安装通风净化装置。
6、浮渣破碎点应设置密闭罩和通风净化。
7.在高炉和烟花炉水淬池的冲渣口上方设置通风净化装置。
8、烟炉工作场所应装有排气装置。侧吸罩可用于烟炉的加料口。
9.煤粉制备的粉碎、筛分和运输应在尘源密封、通风和净化的条件下进行。
10、粉尘材料场地,应配备固定或移动的工人喷水或喷雾装置。
11.空气体调节净化装置用于吊运熔融铅和高温熔渣的桥式起重机驾驶室。
(3)粗铅的火法精炼
1.熔铅锅和铸造机应配有密闭罩或吹吸通风装置;装置应满足方便操作的要求。
2.熔铅操作应减少锅炉操作员的工作时间。锅炉装炉后,应立即盖上烟罩。
3、加入反射炉的粉料、碎料应采取措施控制粉尘逸出。
4、反射炉的装料、出铅、出渣槽应设有通风和排烟装置。
5.长距离运输散装材料时,应采用自动卸料集料箱、密闭罐或其他专用运输设备。
6.用于铅熔炉和反射炉作业的桥式起重机司机室采用空气体调节净化装置。
(4)电解精炼
1.电解车间应配备整体通风设备。
2.电解残渣(阳极泥、碎渣)临时贮存时,应设置专用容器或堆放,不得露天放置或放在失水的地方,以免污染。
3.制造硅氟酸和硅氟酸铅的设备应密封,操作间应配备排气净化装置。
4.粉状材料,无论是散装的还是袋装的,都不应露天存放,而应存放在仓库或箱柜中。
5.熔炼车间的工作场所和允许湿扫的生产设备的清扫应采用湿扫湿擦的方式。含铅废水应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或净化后循环使用。
6.制造阴极的阴极罐、电铅罐和铸锭设备应设置排气净化装置。
不及物动词通风和净化系统的设置
(一)尘毒源封闭
1.对产生尘毒的设备和场所,根据释放尘毒设备的特点、结构和运行情况,按照GB/T 16758的要求,分别采用局部密封、整体密封或大容积密封。
2.密封装置的结构应牢固、严密,便于操作和维修。
3.气密盖上的观察窗、操作孔、检修门应灵活密闭,其位置应远离正压高的部位。封闭罩的吸风口应避免正对物料飞溅区,罩内应保持均匀负压。
4.集尘设备、冷却设备、烟管、排灰设备和烟气输送系统应密封。
5.车间内产生粉尘和毒物的岗位和场所,应设置封闭的防尘控制操作室或工人值班室。有条件的可以在上述场所安装空空调装置。
(2)系统设备
1.净化系统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工厂条件、粉尘和中毒点等进行设计。
2.净化系统设计时,应合理确定系统风量、各管段风速等技术参数。
3.应根据国家排放标准、除尘器入口处尘毒的浓度和性质,以及系统的风量和生产设备的类型,合理选择除尘器。
4.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应采用True 空输送方式返回工艺系统,避免二次污染。
(3)系统维护
1.除尘器应根据其性能和规定的技术要求正确使用,并定期检查其工作状况,确保效率符合设计要求,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通风净化系统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改造应纳入企业的生产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生产设备检修时,通风净化系统设备必须同时检修并投入运行。
七。管理
(1)企业应制定尘毒治理技术计划,并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实施,使工作场所尘毒浓度和废气排放浓度空达到国家标准。
(二)企业应制定必要的防尘、防毒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和防尘防毒的需要,配备防尘防毒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防尘防毒工作的管理和防尘防毒技术措施的落实。
(4)企业要把生产车间尘毒治理目标纳入各级经济技术考核责任制。
(5)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粉尘浓度空,并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
(6)尘毒检测的项目、采样点的设置和数量、采样时机、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和分析方法等,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七)建立健全防尘防毒安全卫生知识、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
(八)企业对从事粉尘和有毒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不适应的,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9)工人从事尘毒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10)企业应按TJ36设置生产用卫生用房(浴室、洗衣房、盥洗室、洗衣房)和生活用房(休息室、食堂、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