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解质的组成
电解质的组成对电导率有直接影响。一般剥离液含铜40 ~ 50g/L,硫酸140 ~ 170g/L,其电阻率为0.6ω/cm,远高于可溶性阳极液的0.2ω/cm。
电解液中的一些离子参与了电极反应,这会导致额外的功耗。最重要的是铁。Fe2+在阳极被氧化成Fe3+,Fe3+扩散到阴极被还原成Fe2+。这种重复的氧化还原过程导致电流损失。比如某厂电解液含Fe3+3g/L和Fe2+4g/L,电流效率77%;另一家工厂电解液含Fe3+0.3g/L,Fe2+0.9g/L,电流效率90%以上。
如果料液中含有锰,就会被夹带到电解液中,在阳极上被氧化成高氧化态锰甚至高锰酸盐。当它与有机相接触时,能氧化萃取剂,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延缓相分离时间,导致乳化,加剧相间的形成。如果电解液中有亚铁离子,就有可能还原高价锰,从而避免对有机相的损害。因此,许多工厂在电解液中保持大约1 L的总铁含量。
氯离子进入电解液还会造成阳极板腐蚀,甚至氯气析出,车间环境恶化,设备腐蚀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萃取段,采取措施减少有机相中水的夹带,甚至增加洗涤段。电解液中的氯离子不应超过30毫克/升..
第二,杂散电流
在电解车间铜电解外流动的电流统称为杂散电流。虽然在电解车间的设计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电解槽、导向排、泵等导体之间的绝缘,但如果绝缘体被电解液污染,仍可能导致漏电和杂散电流。
减少杂散电流,一是在电路布置上采用两个电路,可以间接减少总电位差。另外,在配置电解槽的供液管和回流管时,要根据槽阵列的电位图,使两者之间的电位差达到最小。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