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具有电子对偏性的物质,即由高价变为低价的物质。从氧化剂获得电子本身被还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是相互依赖的。
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作用。氧化能力是氧化剂获得电子的能力,而不是电子的数量。比如浓硝酸的氧化能力比稀硝酸强,但得到的电子数比稀硝酸少。含有容易获得电子的元素的物质常被用作氧化剂。在分析具体反应时,往往通过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就是氧化剂。
典型氧化剂;Cl2,Br2,O2。元素时的氧化物(如Mn等。)都是高价态,比如MnO2。含氧酸当元素(如S、N等。)都是高价态,如浓硫酸、硝酸等。、以及盐类当元素(如锰、氯、铁等。)都是高价态,如KMnO4、KClO3、FeCl3等。由于初学者一般不能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淆解释,所以有这样的绕口令。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较高的物质失去电子而被氧化,作为还原剂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是氧化产物,而具有氧化性、化合价较低的物质得到电子,在反应中被还原而用作氧化剂,产物(具有氧化性)是还原产物。这里要注意反应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要比还原产物强,氧化剂的氧化性要比氧化产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