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队介绍:新安煤业公司掘进一区成立于2002年3月,现有职工128人,主要承担该公司-100回风巷和-392轨道巷的工程施工任务。曾先后多次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区队、优秀党支部等称号,被树为公司“四德建设”之“聚安全之德建设”的示范点。
“一个迎头,60条质量标准,32项技术创新……掘进一区班子细化工程质量标准,严抓现场验收,严格考核班组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已达到一流区队标准,值得其他区队学习、对标。”近日,在新安煤业公司掘进专业-100回风巷现场促进会上,分管掘进专业的副矿长杜扬柱对掘进一区-100回风巷的质量标准化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掘进一区目前正在施工的-100回风巷因巷道成型及锚杆安装质量好,文明生产治理彻底,管线吊挂整齐,轨道铺设平整,安全设施齐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高、创新多,被评为井下精品工程,新安煤业公司今年先后两次召开正面现场会、现场促进会,在掘进专业树标推广。同时,嘉奖该工区6000元。
近日,笔者跟随区长赵富国走进掘进一区,就该工区是如何在生产任务紧、各类材料费紧张的情况下打造出精品质量工程的,一探究竟。
下井前,笔者参加了掘进一区的中班班前会。在班前会会议室公示栏里,笔者看到了该工区的《三月份安全生产规划措施》。这份长达二十多页、一万余字的规划措施,从区长、党支部书记到验收员、包机电工、岗位工,每个人该干什么,执行什么工作标准,如何考核、怎样奖罚等措施全部详细记录在卷。规划措施里还将公司下达给工区的生产任务指标逐一分解到各班组,每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及责任包保均有明确规定,细节达六项、60条之多。
班前会上,值班的党支部书记吴长滨带领职工学习了近期集团公司和矿井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班长分别对当班的任务作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各项工作均有详细的质量标准。
“工区采取班组自治的管理模式,每月把工区的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班组,制定上台阶激励措施和三班对标竞赛措施,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月初,我们会把这份规划措施在会议室公示,让每个班组、每名干部职工都熟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工区月底严格考核到班组、到个人,奖优罚劣。”在一起下井的过程中,赵富国介绍道。
当日当班的徐士军班,已连续几个月安全优质完成工区分解的生产任务指标,也是该工区的优胜班组。说起工区的管理举措,徐士军略显得有些兴奋:“上个月,我们班不仅完成了工区分解的任务指标,还上了两个台阶,取得了三班竞赛的第一名,班里的职工比产量最低的班组人均多收入了800多元钱,我光奖励就拿了1100元。在眼下这种时候,职工最盼望的就是能多挣点钱,只要能挣到钱,大家干得都有心劲。”
笔者和同行人员乘坐-100的人行缆车大约用了10分钟,又步行约3分钟后,到达掘进一区正在施工的-100回风巷。巷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材料场地,物料分类码放,外边成直线,料堆高度层次分明、端头整齐。走在巷道中,墙直拱圆,底板平整清洁,提升运输安全设施齐全,文明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落实到位。现场的几名职工正在喷浆作业,他们戴着安全帽、口罩、眼罩,防护得严严实实,若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根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喷浆机正在运转,浆液顺着喷浆管在职工的挟持下向着墙面喷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
正在和验收员一起勘查喷浆质量的技术员张志超,指着正在使用的喷浆机给笔者介绍说,这种喷浆机是该工区正在推广的新型喷浆机,不仅喷浆效率高、成型好,而且扬尘少,能有效减少对职工的危害。另外,该工区还在工作面自主创新使用了冲击式喷雾联动装置、底皮带纠偏装置、风动除尘风机等32项技术创新成果。
看到中班接班的人到了,早班的职工陆续停下手中的工作,交接给中班的职工。
笔者发现已经下班的几名职工主动背起现场作业使用的拉子、绳套、盖车布等工具。赵富国说:“工区规定,主动携带工具、回收废旧物资和节约材料费均有奖励。根据职工上井携带工具的难易程度适当给予嘉奖,若职工背一个拉子上井奖励20元,一块盖车布奖励10元。”
在总结掘进一区现场推进会经验时,副矿长杜扬柱说:“人管人管‘死’,制度管人管‘活’。规划措施制订的再好,如果得不到落实,一切都是零。掘进一区之所以能先后两次召开正面现场会,关键在于他们制订了详细的规划措施,工区班子和各班班组长带头执行到位、考核到位、落实到位。职工看到管理干部能按制度办事,一碗水端平,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自然就会加强,工作质量肯定就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