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淡季不淡”,需求强势 沿海六大点数据作为反映煤炭需求的、较为精确的需求数据,是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高频数据,所以很多人拿六大点数据进行同比,来分析煤炭需求。如果要用此来分析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以此来代表全国煤炭需求的话,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样本有限,六大点的日耗节奏并非与全国一致,比如8月的日耗数据就是与全国数据所背离的;二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严重分化,六大点数据的增长可能对应的是其他省份的下降,于是对结果的反映还是偏离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结论:2017年9月六大点数据是与全国数据是严重偏离的,截止9月25日,今年日耗均数为70.61,同比去年的56.85增加了13.76(24%),今年总量1765.4较去年1421.3增加了344.1万吨。但是,如果我们从更大的样本,即重点电厂数据看,今年9月1-20日,重点电厂日均耗煤330万吨,去年同期日均耗煤331万吨,同比其实略微减少的,可见在更大的样本范围内,差异还是很大的。另外一个数据是,9月上旬,全国发电需求整体向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8.4%,其中,火电出力有所回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0.9%;;水电出力继续走强,同比上涨39.1%,涨幅较8月下旬扩大8.3个百分点。这也能说明今年9月电力对煤炭的消耗并没有显著高于去年,以电力数据为基础的淡季需求不淡的观点想必是站不住脚的。 二、供给受限 供给受限似乎是从年初就开始讲这个事儿,1-2月份是春节,产量较12月份大幅下降,3月是两会,但4、5月份的产量也并没有比3月增加,6月意外的创出年内到现在的最高产量,但是火工品、煤管票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7、8月份环保、安检、煤管票三管齐下,产量还是压着释放不出来。一段时间内,我曾经认为是因为减量置换,导致新增产能难以释放,但是当回顾今年分省产量的时候会发现,内蒙3月的产量为8506万吨,8月为7457万吨,7月份年底最低为7348万吨,较年内高点降低了1158万吨,对应年化产能1.38亿吨。山西1-8月的产量则相对内蒙要平稳的多,从3月开始一直环比小幅增加,从3月7115万吨增加值7月7530万吨,8月受事故影响环比减少至7444万吨。最后看看陕西,从3月到8月以山西相似,均是小幅增加,从4555万吨增加值4962万吨,但是当产量超过4900万吨以后增幅变小。从数据看,内蒙的产量确实是受外部因素有所下降,但陕西、山西增量平稳,幅度有限。此外,今年除了晋陕蒙外的其他省份,产量则是环比逐月下滑,也体现了非煤炭大省去产能的一个客观情况,去年高点11月产量为10558万吨,目前8月产量为9211万吨,降幅达1300万吨。 因此,从数据看,仅内蒙地区的产量受火工品或煤管票影响环比大幅下降,当然还包括神华大矿停产影响,晋陕产区均小幅增加,且增幅放缓,幅度有限,其他省份虽然在7、8月出现产量的环比大幅增加,但同比仍是大幅下降。这么看来,供给的受限主要体现在内蒙产量的减少。不太客观的测算一下未来产量的峰值,即取晋陕蒙今年产量的峰值加上其他省份8月产量,为7530+4962+8506+9211=30209万吨,日产974.48万吨,是要明显低于2016年11月、12月的产量的。所以,从数据看,如果监管尺度不发生大的弱化(概率极小),2017年的最大产量是受到实质压缩的,未来11/12月的供给能力是弱于2016年的。 三、进口受限 近期,受通关时间长、进口限额等影响,煤炭进口似乎是收到一定的影响。从数据看,从4月开始,今年的进口量逐步压缩,从4月的2478万吨将至7月的1945万吨,降幅超过20%以上。但是8月进口量突增至2527万吨,据说是有300万吨的朝鲜煤落地,剔除此影响进口量大约2200万吨。至于后期能否放开进口煤的量,政策上还是存在变数的,但是要达到去年四季度平均2500万吨以上的量应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虽然进口煤的量相比国内产量不算大,但是进口煤直接落地用煤地,减少的缺口需要由内贸补充,这么看边际影响还是有的,而且进口煤通关速度变慢、港口变更后,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内贸煤。总之,保守的讲,进口煤在四季度至少不会成为利空信息。 四、新增产能或产能释放 后市利空行情中新增产能释放或许是最大的利空。产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存量矿井增产,另一方面靠新增产能释放。很多人都在讲,一旦让放开产,产量很快就能上来。这句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仔细分析其因果都存在瑕疵。首先是前提,盛会开完基本上就到了10月底,而且即便开完了,也依然是敏感期,在环保和安全高压态势下,地方何以要向发哥苟且,当然可能会有更高层面的指示,所以这个前提条件可能是不及预期的。其次,关于增产。目前国企在煤炭行业占比日益提高,而国企排产一般是按照年度计划运行的,从采购到备采到组织生产,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突然要求增产,从正常生产的角度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在目前高煤价的背景下,矿井增产的动力是很足的,而且在考核中会有额外奖励,但是产量还是没能大幅增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不是单纯的政策原因。所以,即便前提存在,这个结果实现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五、补库行情 从9月上旬的火电数据看,当前的火电需求是同比下降的,并非像六大电数据表现的那样,但是电厂的有效需求同比确实增加的。我理解的有效需求不是电厂的日耗,而是日供给量,即实际的采购量。从重点电厂数据看,2016年9月的日供给是334万吨,今年9月截止20号的数据时348万吨,较去年明显增加。其次,9月20日重点电厂库存较8月23日的低点5403万吨增加了572万吨至5975万吨。不得不说,补库行动确实是存在的。那么补库行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以去年供煤紧张的情况看,冬季重点电厂库存高点为7000万吨左右,按照目前每月500-600万吨的补库进度,补库还需要2个月左右。由于今年的电力增速较高,9月火电增速受到水电替代,但枯水期后火电将王者归来,考虑到这个因素,保守给予火电5%的增速,那么库存同比需要增加350万吨,即7350万吨。此外,单看汇总数据未必能反映煤炭紧张程度,今年东北地区缺煤严重,不仅从蒙东大量购煤,甚至还采购蒙西煤,这对煤炭物流及价格一定会产生推动作用。所以,从数据看,补库的逻辑和事实是真实存在的。 六、未来需求下降 “2+26”环保政策对今冬煤炭需求的影响是今冬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逻辑,大面积的停产、限产势必对煤炭需求有所影响,但华北地区限产后,工业品的缺口将被其他地区所替代。以电解铝为例,山东产量下降后,内蒙、新建、河南的产量均有所增加,限产对煤炭需求总量一定会造成影响,但总量可能会远小于预期,最终等未来的数据去验证吧。 七、非电力行业耗煤 现在很多大型煤企在搞煤炭深加工和行业转型,比如神华宁煤的煤制油项目,今年已经出油,年耗煤2500万吨左右、潞安集团200万吨煤制油项目也将于年内试车,年耗煤超过1000万吨,类似的还有大量的煤制烯烃项目等。由于非行业专家,只能道听途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景气度较高的背景下,非电力行业的耗煤量也是在增加的。在煤炭总量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其他行业的边际增量势必加剧煤炭的供给紧张程度。这似乎能对环保限产的影响进行冲抵。 八、结论 上面零散的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接下来对上述信息进行汇总梳理: 1、供给 从数据看,内蒙地区明显受到外部影响,产量较年内高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山西仅8月受到停产影响,陕西产量一直环比增加,晋陕蒙意外的地区产量逐步下降。未来,按照晋陕蒙年内最高产量及其他地区8月产量计算,最高产量为30209万吨,日产974万吨,不及去年四季度高峰期产量。至于未来能否有新产量释放,个人认为释放空间有限。考虑进口后,去年四季度是进口高峰期,而今年进口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同比下降几乎是一定的。 2、需求 从9月上旬数据看,用电量增幅较大(8.4%),受水电大增影响,火电同比下降,这与六大电数据明显背离,反驳了淡季不淡的观点。在全口径用电量增长的背景下,进入枯水期后火电有望王者归来。跨区产品替代及其他行业用煤增加,有望抵消一部分环保限产影响,需求未必会大幅回落。 3、结论 价格作为供需博弈的结果,上涨就说明供需紧张。从当前的监管环境看,未来大幅增产的概率不大,需求的回落也未必达到预期,唯一能够确定,且影响权重最大的就是电厂冬季补库和供暖季需求增加。去年补库行情与价格上涨完美演绎,不知今年能否继续上演。近日听闻10月长协价将大幅上涨,对煤价形成托底,至于发哥如何发挥,目前也是个谜,以我辈之智慧是在难以预料,逻辑上推演,除了行政限价外,调控供需仍是根本,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煤炭网>新闻>行业分析>期货行情>动力煤期货>当前动力煤上涨逻辑探究
当前动力煤上涨逻辑探究
下一篇:煤焦市场最新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