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唐口煤业公司综采一区利用中班集中检修的“半生产”状态,从当班出勤16人中抽调6人,承包了转载机安装单项工程,当班创效5000余元。
综采一区利用检修时间兵分两路,实现了“降电价、增收入”的双赢局面。“中班‘半生产’,实则是为了节省电费。”该工区区长李春雷敞开话题道出了在电价、电量方面的双控秘籍:中班电价峰段检修,电价平、低谷段时间开足马力集中生产,此举每度电可省0.6元。
今年以来,该公司坚持集约高效生产理念不动摇,梳理人员分配与工效提升之间的关系,优化人员配置、优化人员出勤及优化岗位作业要素,向减人提效目标迈进。
以人员少投入、效益多产出的理念为先导,在人员相对减少前提下,高出勤率成了生产组织的一项重要保障。在综掘二区,笔者了解到:23日支护工出勤66人,当日6个掘进迎头共有5人休班,完成进尺24.7米。
“一线工从两年前的90人缩减到现在的66人,为保证生产组织所需人员,我们采用了‘37出勤管理法’”。该工区区长赵宪德说。根据生产作业计划,正常生产期间少量安排人员休班,约占当月休班人数的30%。当开门口、搬家撤面等时间段,需用人工相对减少,则休班人员约占当月休班人数的70%。自月初推行该管理法以来,该工区出勤率平均高出3月份4.7%,对生产组织不仅实现了“零影响”,且施工效率提升了3.1%。
优化解决一线生产辅助环节工作,对辅助岗位职工的工作合理量化,插空补缺从事其它工作,是进一步提升人工效率的另一途径。该公司开拓二区放炮员和长江对此深有感触:“这个班我多挣50元,工区还划转给运搬工区1名铺路工120元呢。”
原来,在迎头掘进前移耙装机,后延铁路环节中,他们改变了“自家铺路临时用,运搬工区后完善”的做法,直接从运搬工区借调一名铺路熟练工,将两迎头铁路一次铺好,节约费用180元。
“外来和尚好念经,自家和尚多用功。”陈玉胜介绍,他们班中安排和长江利用放炮空余时间,承揽水沟修葺与四清工作,和长江多挣50元,工区省了1名人工,达到了“改变一个主意,集体个人都有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