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24集中皮带机道综掘机安装工程中,按照原组织模式安装周期约7天,现在通过对掘进力量集中共用、灵活调配,在不影响其它掘进工作面生产循环的情况下,仅用4天就安装完成了,这就是实行大工区制带来的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三河口矿业公司掘进工区区长殷允亮谈了对工区改制后的看法。
去年8月份以来,该公司针对掘进专业人员少、效率低、矿井接续异常紧张的状况,着力推动“一提两优”,在提升掘进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对综掘、炮掘两个工区进行了整合,组建成1个掘进工区,迈出了推行“大工区制”的第一步。
“实行大工区制后,区队管理人员由原先的15人缩减到9人,还增设了原先没有的机电区长和3名副技术员,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都得到了增强。”掘进工区党支部书记季延勇说,“精用工”效果非常明显。去年10月份以来,该公司掘进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多变,综掘、炮掘、煤巷、岩巷等多种施工工艺相互转换,这对原来的两个掘进区队会是很大的挑战,但合并后的大工区十分从容地应对了条件变化,明显增强了对多种掘进工艺的适应性。同时两个区队的维修人员优化成1个检修小组后,应急处理能力、检修水平明显提高,机械事故率、影响生产时间大幅下降。“人还是这些人,但是通过优化组织,却产生了1+1>2的效果。”季延勇说,“而且由于集中管理,各头面材料、工具共享使用,也节省了不少材料费用。”
在大工区制上首尝胜果,该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针对通防专业实施“科区合一、以科带队”,合并“一科三区”为一个通防科,实行“专业负责人就是科长,区队长就是班组长”的两级管理方式,构筑了一步到位的“直通车”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现场管理效能全面增强,有效提升了对“双突”重大风险隐患的防控能力。
“随着装备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将及时对劳动组织和机构岗位设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充分、彻底发挥装备升级的效能,推进矿井高质量发展。”该公司经理李永升说。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