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采煤区队的三大员平均31岁,率领全区干部职工在兼顾一个工作面生产的同时,硬是抽调13人用50天打造出一个被上级和公司认可的精品采煤工作面,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年轻有为敢担当”。这支敢打硬仗的“采煤标杆区队”就是付村煤业公司综采二区。
变的是管理方式
不变的是保安全的理念
“过去,抓安全的重点主要在现场管控上,虽然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对职工的思想教育相对薄弱,管理措施也不够细化。”曾任综采二区区长、现任调度室主任的宋厚武说。
“每次进班会前,我都要思考10分钟,想得最多的是安全。”现任综采二区区长张鹏说。他们将安全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班上强调安全,到现场防范安全,再到职工自主保安,成为他们做好安全工作行之有效的“良方”。
“安全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为,只有人人树立这种意识,才能防范事故发生。”张鹏说,现在,他们通过学习会等形式,重点对安全管理理念及重点知识进行宣贯和解读,让每名职工对照各自专业找准薄弱环节和易出错地方,不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不仅如此,他们还成立学习安全知识包保小组,由区长、支部书记及工长包保班组,并由技术员负责抽查每个班组学习情况,对应抽查结果给予相应奖惩。此举大大提升了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为工作面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化细则,并将各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流程等内容制作成小卡片让职工随身携带,便于随时对照标准和要求,指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我们要求工区每名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在规范岗位操作方面进行3次现场专盯写实记录,对需要强化管理的工种、岗位操作流程进行现场实操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指出,并在规定时间将所有隐患整改完毕。”张鹏说,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工作面安全状况持续提升。
变的是生产环境
不变的是打硬仗的决心
“3下1007工作面是关系到公司2020年能否稳定产能的重点工程。公司相信我们,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完成。”1月底,该工区接到3下1007工作面安装调试任务,面对双面生产的压力和工区职工的疑虑,张鹏多次召开区务会,耐心解释,坚定全区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1007工作面安装调试初期,我们遇到了调采机尾、工作面支架状态差、泄水通道后打木垛等问题。”该工区技术员徐涛说,面对施工难题,工区成立由1名“三大员”、1名机电技术员、1名专职工长组成的“特殊小组”,对该面安装调试进行包保,并对顶板管理、支护质量、设备管理、缆线吊挂、底板整治、物料定置等12项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制定具体标准和完成时间,保障了安装试运转的顺利推进。
“我们还积极协同生产科室多次召开生产协调会,请他们帮助找问题出主意,并制定特殊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职工干劲。”徐涛说。为保证工程质量,他们还结合现场实际,将原有的32项安全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到46项,确保了安全质量标准不因生产任务重而降低。同时,按照设备“三直一平”要求,抽调人员对工作面电缆铺设、管路吊挂等细节工作进行整改,做到了吊挂电缆平直、管路一条线、安全设施齐全灵活可靠,实现了工作面工程质量动态达标。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及质量标准化建设,3月初,3下1007工作面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并被付煤公司评为精品工程。
变的是考核手段
不变的是人性化的宗旨
取得骄人业绩,既有该工区干部职工苦干加巧干的辛勤努力,也有一系列考核变革的“功劳”。取消夜班、统一轮休等人性化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出勤率,使人均工效明显提高。3月份,他们出勤率达83.5%,安全产煤10万吨以上。
“制度改革的民主化,是我们在新制推行上‘一帆风顺’的制胜法宝。”该工区党支部书记王振说,他们把区队建设的各种制度让全体职工讨论,然后把各班组讨论意见汇总后在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决。因为制度是职工自己制定、通过、认可的,执行起来就更加顺利,在赏罚分明的过程中,职工心服口服。
“例如在承包管理中,我们让区队管理人员吃分到班组,形成区队管理人员与班组长相互监督、相互考核的管理模式,有效调动了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王振说,他们把管理人员考核放入班组,班组长可根据管理人员当班工作表现给予工分,管理人员对班组的安全状况与工程质量进行考核。区队管理人员由原来单纯的“管理员”转变为“管理员兼岗位工”,打破了工资分配特权,使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在材料使用考核方面,该工区实行交旧领新和激励机制,对职工在井下回收上井的材料根据大小、多少等进行加分奖励。对回收上来的材料进行登记入册、合理调配。2月份,正值疫期,部分生产材料短缺,该工区吊挂1007工作面电缆时急需150个挂钩,在库存不足、购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从前期回收的物资中修复、整理出180个挂钩投入使用,实现了回收物资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