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岱庄煤矿材料库呈现一番忙碌景象,只见该矿通防工区技术人员对着一段几十米长的庞然大物正“大动干戈”。
“这些都是井下和生产现场回收上来的旧风筒,都是一些皮外伤,只需简单修复,就能重新上岗。”该工区党支部书记杜学磊说。
该矿将每个生产工作面、掘进巷道用什么型号的风筒、总共需要用多少节、应该回收多少条风筒等信息录入区队物资系统,全面掌握使用、回收、复用等数据,最大限度提高了风筒利用效率,充分挖掘了降本增效潜力。
今年以来,该矿以“三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当前煤炭行业市场形势,加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支降耗、修旧利废意识教育,倡导“正确看”,传导“怎么办”,引导“怎么干”,使职工牢树“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节约就是创收”等理念,把降本增效落实到每个岗点、每个环节。
“一个原厂链兜就要七八百元,还容易硬化,吊装大件时经常出现挤碰现象,我们自己用废旧皮带加工制作的链兜既有弹性又耐磨,成本还低了很多。”该矿运搬工区区长孙严礼说。运搬工区以建设节约型区队为抓手,向废旧材料改造“抠”效益,先后使用废旧皮带改造单轨吊机车链兜13套,完成副井操车系统闭锁装置等创新项目改造,共节约材料费5万余元。
该矿下大力气抓好大动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降低事故率来降低成本,抱住“西瓜”;同时加大修旧利废、自制材料配件力度,捡回“芝麻”。
“我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坚决做到能自修不外修、能修旧不领新、能自制不外购,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谋发展,切实把成本管理做在实处。”矿长李建军说。
(通讯员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