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轨道上山进风,运输机上山回风
如图9-2-1所示,新鲜风流由进风大巷1、流经采区进风石门2、下部车场11、轨道上山4,故下部车场绕道中不设风门。轨道上山的上部及中部车场凡与回风巷连接处,均设置风门与回风隔离,为此车场巷道要有一定的长度,以解决通风与运输的矛盾。
(2)运输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
如图9-2-2所示,运输上山进风时,风流与煤流方向相反。运输机上山的下部与进风大巷间必须设联络巷入风,禁止从溜煤眼进风。运输上山的中部、上部与回风巷或回风上山连接的巷道中均设置风门或风墙。轨道上山回风,它与各区段回风巷与回风石门连通。为了将轨道上山与采区进风巷隔离,其下部车场中应设两道风门,风门间隔不小于一列车长度;否则运料与通风发生矛盾,风门易于被破坏或敞开,导致工作面风量不足,可能引发事故。
(3)两种通风方式比较
轨道上山进风,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煤尘污染及放热影响,轨道上山的绞车房易于通风;变电所设在两上山之间,其回风口设调节风窗,利用两上山之间风压差通风。
输送机上山进风,由于风流方向与运煤方向相反,易于引起煤尘飞扬,运输煤炭释放大量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煤尘和瓦斯浓度增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输送机设备所散发的热量,使风流温度增高。此外须在轨道上山的下部车场内安设风门,此处运输矿车来往频繁,需要加强管理,防止风流短路。
进、回风上山的选择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法以及瓦斯、煤尘及温度等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