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煤矿知识>一氧化碳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一氧化碳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一氧化碳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

  一氧化碳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知识

  第一节 矿井空气的基础知识

  一、矿井空气成分

  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外,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一般将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它的组成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6%)、氮气(79%)和二氧化碳(0.04%)。

  地面空气从井筒进入井下就成了矿井空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有:氧气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增大;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状态变化等。

  在矿井通风中,习惯上把风流分作新鲜风流(新风)和污风风流(污风或乏风)。

  (一)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介绍

  1、氧气(O2)

  1) 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氧气很活跃,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L/min;在工作时为1-3L/min。

  2) 对人体的影响

  见下表:

  表6-1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氧气浓度(体积)/% 人体主要症状

  17 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

  15 呼吸及心跳急促,无力进行劳动

  10-12 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

  6-9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可能导致死亡

  3) 矿井空气氧气浓度降低主要原因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浓度要有所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生产中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等。

  在正常通风的井巷和工作面中,氧气浓度与地面相比一般变化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井下盲巷、通风不良的巷道中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应特别注意对氧气浓度的检查,以防发生窒息事故。

  4)《规程》规定: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20%

  2、氮气(N2)

  1) 性质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不能供人呼吸。

  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在井下废弃旧巷或封闭的采空区中,有可能积存氮气。

  2)氮气主要来源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的腐烂;天然生成的氮气从煤岩中涌出等。

  注:《规程》无具体规定,必须加强防范

  3、二氧化碳(CO2)

  1) 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因为它比空气重,故长积存在下山、盲巷、暗井、采空区和通风不良的巷道底部。

  2) 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当肺泡当中二氧化碳增加时,能够刺激呼吸神经中枢,引起频繁呼吸。所以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者加强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表6-2 二氧化碳浓度(体积)/% 对人体影响的主要症状

  二氧化碳浓度(体积)/%对人体影响的主要症状

  1 呼吸加深,急促

  3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

  5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

  10 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10-20 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20-25 短时间中毒死亡

  3)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井下爆破;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有时也能从煤岩中大量涌出,甚至与煤或岩石一起突然喷出,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


> 规程》规定:

  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0.5%,

  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1.5%,

  在矿井和一翼的总回风不得超过0.75%。

  4、硫化氢(H2S)

  1) 性质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2)对人体的影响

  硫化氢有剧毒。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反而嗅不到。

  表6-3 硫化氢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硫化氢浓度(体积)/%主 要 症 状

  0.0001 有强烈臭鸡蛋味

  0.01 流唾液和清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

  0.05 0.5-1h严重中毒,失去知觉、抽筋、瞳孔变大,甚至死亡

  0.1 短时间内死亡

  3)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4)《规程》规定:井下硫化氢浓度不允许超过0.00066%

  5、二氧化硫(SO2)

  1) 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的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05%时即可嗅到刺激气味。它易溶于水,相对密度为2.32,是井下有害气体中密度最大的,常常积聚在井下巷道的底部。

  2)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硫有剧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矿工们将其称之为“瞎眼气体”。此外,也能对呼吸道的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喉炎和肺水肿。

  表6-4 二氧化硫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二氧化硫浓度(体积)/%主要症状

  0.0005 嗅到刺激性气味

  0.002 头痛、眼睛红肿、流泪、喉痛

  0.05 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3)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

  井下二氧化硫主要来源:矿井火灾,爆破工作,含硫矿物的氧化与燃烧,从含硫煤体中涌出。

  4)《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硫浓度不允许超过0.0005%。

  6、二氧化氮(NO2)

  1)性质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1.59,易溶于水。

  2)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氮是井下毒性最强的有害气体。它遇水后生成硝酸,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

  二氧化氮的中毒有潜伏期,容易被人忽视。中毒初期仅是眼睛和喉咙有轻微的刺激症状,常不被注意,有的在严重中毒时尚无明显感觉,还可坚持工作,但经过6h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中毒征兆。主要特征是手指尖及皮肤出现黄色斑点,头发发黄,吐黄色痰液,发生肺水肿,引起呕吐甚至死亡。

  表6-5 二氧化氮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二氧化氮浓度(体积)/%主要症状

  0.004 2-4h内不致显著中毒,6h后出现中毒症状,咳嗽

  0.006 短时间内喉咙感到刺激、咳嗽,胸痛

  0.01 强烈刺激呼吸器官,严重咳嗽,呕吐、腹泻,神经麻木

  0.025 短时间即可致死

  3) 矿井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矿井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爆破工作。炸药爆破时会产生一系列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遇空气即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是炮烟的主要成分。

  4)《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浓度不允许超过0.00025%。

  7、氨气(NH3)

  1) 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6,易溶于水。当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到30%时遇火有爆炸性。

  2)对人体影响

  氨气有剧毒。它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水肿,严重时失去知觉,以致死亡。

  3)矿井中氨气的来源

  氨气主要是在矿井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产生

  4)规程规定:氨气最高允许浓度为 0.004%。

  8、甲烷(CH4)

  1) 性质

  俗称瓦斯、沼气,“三无”(但与其他气体化合有苹果香气味);相对密度0·554,绝对密度0.716㎏/m?,扩散性极强;本身不燃不爆(与空气混合可燃可爆,爆炸界限5~16%),达到43%时,氧气降低到12%,有窒息危险。

  2) 主要来源: 煤中固有。

  3) 《规程》规定如下:

  1、采掘工作面进风、局扇开关10m内、串联进风流不得超过0.5%;

  2、总回风、一翼回风,不得超过0.75%

  3、采区回


> 风、采掘工作面、采掘工作面回风都不得超过1%;

  4、排放瓦斯回风流、采掘工作面断电浓度不得超过1.5%;

  5、达到2%,体积0.5m?为局部积聚,必须进行排放,排放严禁“一风吹”;

  6、达到3%,不能排放,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

  9、氢气(H2)

  1)性质:“三无”,相对密度0.07,可燃可爆(爆炸界限4~74%)。

  2)主要危害:井下发生火灾,抢险救灾中用水灭火时,极易造成烧伤、灼伤事故。

  3)主要来源:火灾、爆炸。

  4)《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0.5%。

  10、一氧化碳(CO)

  1) 性质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不用专门仪器一般不易察觉的气体,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故能均匀散布在空气中。微溶于水,有燃烧爆炸性(爆炸界限为13%-75%)。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2) 矿井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一氧化碳是矿内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其来源是爆破产生的炮烟、矿物氧化、火灾、爆炸,以及柴油机工作产生的废气等。

  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中,约70~75%的死亡人员都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所致。

  3)《规程》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允许超过0.0024%(24ppm)

  4)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00。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化碳,形成内源性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正常机体内,一般碳氧血红蛋白(COHb)只占0.4~1.0%,贫血患者则会更高一些。

  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ppm,10分钟过后,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 (COHb)可达到2%以上,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例如,行动迟缓,意识不清。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0ppm,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5%左右,可导致视觉和听力障碍;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10%以上时,机体将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

  由于一氧化碳在肌肉中的累积效应,即使在停止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后,在数日之内,人体仍然会感觉到肌肉无力。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皮层的伤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

  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脏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当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5%以上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COHb达到10%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5%,心肌摄取氧的数量减少,导致某些组织细胞内的氧化酶系统活动停止。一氧化碳中毒还会引起血管内的脂类物质累积量增加,导致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症患者,更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2.5%,甚至1.7%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就可能使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大大缩短。

  人体内正常水平的COHb含量为0.5%左右,安全值约为10%。当COHb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当COHb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血液中的COHb含量达到30%~40% 时,血液呈现樱红色,皮肤、指甲、粘膜及口唇部均有显示。同时,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甚至突然昏倒。深度中毒者出现


> 惊厥,脑和肺部出现水肿,心肌受到损害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死亡。

  美国卫生部门把碳氧血红蛋白(COHb)不超过2%作为制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限值标准的依据。考虑到老人、儿童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我国环境卫生部门规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立方米(0.8ppm);一次测定最高容许浓度为3毫克/立方米(2.4ppm)。

  CO有剧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CO的亲和力比它与O2的亲和力大250-300倍。当空气中CO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吸入后使血液输氧工作迅速减弱或停止,引起缺氧窒息或死亡。

  表6-6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

  CO浓度中毒主要特征

  0.016%时 经数小时有轻微中毒症状(头痛、心跳、耳鸣等)

  0.048%时 1小时即引起上述症状

  0.128%时 经0.5-1小时,能严重中毒,意识迟钝,丧失行动能力

  0.4%时 短时间即失去知觉、抽筋、假死,经过20-30min即死亡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5)一氧化碳的中毒特征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斥血红蛋白不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出现缺氧,导致人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具体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6)一氧化碳的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7)《规程》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时0.0024%(质量浓度cm为30mg/m?)。

  CO的来源是:炮烟、火灾、瓦斯及煤尘爆炸。所以爆破后必须进行有效通风,将炮烟吹散后,方可进入工作面工作。在火灾或爆炸烟气侵袭时,应佩戴自救器防止中毒。

  第二节 CO中毒事故的预防

  煤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有毒有害气体,其中就包括一氧化碳气体,通常存在于通风不良的旧巷、采空区和火区附近以及在炮烟、爆炸时的风流中,气体浓度达到特定值,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时还会爆炸危及工人和矿井安全;通过分析煤矿井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基本性质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事故,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


> 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与报警器配套使用,是报警器中的核心检测元件,它是以定电位电解为基本原理。当一氧化碳扩散到气体传感器时,其输出端产生电流输出,提供给报警器中的采样电路,起着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

  

?

  图6-1 CO传感器(a)

  

?

  图6-1 CO传感器(b)

  1、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定义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是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变量转换成有一定对应关系的输出信号的装置。

  2、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组成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采用密闭结构设计,由电极、过滤器、透气膜、电解液、电极引出线(管脚)、壳体等部分组成。

  3、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工作条件

  温度:(0~40)℃。

  相对湿度:≤ 98 %。

  大气压力:(80~116)kPa。

  风速:不大于8m/s。

  4、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一氧化碳气体通过外壳上的气孔经透气膜扩散到工作电极表面上时,在工作电极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气体在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

  其化学反应式为: CO+H2O→CO2+2H++2e-

  在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H+离子和电子,通过电解液转移到与工作电极保持一定间隔的对电极上,与水中的氧发生还原反应。

  其化学反应式为: ?O2+2H++2e-→H2O

  因此,传感器内部就发生了氧化-还原的可逆反应。

  其化学反应式为:2CO+2O2 →2CO2

  这个氧化-还原的可逆反应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始终发生着,并在电极间产生电位差。但是由于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都会使电极极化,这使得极间电位难以维持恒定,因而也限制了对一氧化碳浓度可检测的范围。

  为了维持极间电位的恒定,我们加入了一个参比电极。在三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中,其输出端所反应出的是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变化,由于参比电极不参与氧化或还原反应,因此它可以使极间的电位维持恒定(即恒电位),此时电位的变化就同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直接有关。当气体传感器产生输出电流时,其大小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通过电极引出线用外部电路测量传感器输出电流的大小,便可检测出一氧化碳的浓度,并且有很宽的线性测量范围。这样,在气体传感器上外接信号采集电路和相应的转换和输出电路,就能够对一氧化碳气体实现检测和监控。

  5、技术指标及主要功能

  (1)主要功能:

  由关联的设备向传感器提供直流电源,传感器向配接设备提供连续的测量信号。

  传感器具有显示功能。

  传感器监测的数值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技术指标:

  检测原理:电化学式。

  采样方式:自然扩散。

  测试范围:0~1000×10-6(显示0~999×10-6)。

  测量误差:0~100 ×10-6 ±4 ×10-6。 100~500 ×10-6 测量值的±5%。 500 ×10-6 测量值的±6%。

  显示方式:4位LED数码管显示;数码管第一位指示。

  报警状态:红外遥控调校。

  响应时间:T90<35s。

  报警点值:24×10-6 (在5~500范围可调)。

  电 源:DC 9~24V。

  输出信号:频率200Hz~1000Hz(脉冲宽度不小于0.3ms)。

  工作电流:≤50mA(18V)。

  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为2000m(单芯截面积为1.5mm时)。

  6、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应用

  主要用途:检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

  适用范围:一氧化碳传感器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机电硐室等有一氧化碳气体环境中进行气体安全检测报警。

  二、一氧化碳传感器在采煤工作面的设置

  

?

  图6-2 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

  一氧化碳传感器如上图所示的位置安装。安装时四芯电缆插头缺口对准传感器上方插座上旋紧。四芯电缆线在连接时,一定要严格按颜色要求接线:红色线——电源正极,蓝色或黑色线——电源负极,白色或黄色线——连接分站信号线,绿色线——不使用;

  传感器在正式投入工作前必须调零,即通电20分钟,然后观察仪器在新鲜空气样中数字是否显示为零,若有偏差,则将遥控器对准传感器的显示窗,轻轻按动选择键,使显示窗的小数码管显示为1,然后同时按动遥控器的上升和上降键,使传感器的显示窗为0。

  然后


> 将配套通气罩旋入传感器气室内,然后以200ml/min流量通入浓度200ppm左右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此时传感器的数字应显示为与标准气体相同。若有偏差,则将遥控器对准传感器的显示窗,轻轻按动选择键,使小数码管显示为2。需增加,则按动上升键,若需减小,则按动下降键,最终使传感器显示值与标准气体浓度相同。

  当需检查传感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可直接将遥控器对准传感器的显示窗,按动选择键,使小数码管显示4,传感器便自动进入自检状态。正常时,此时传感器显示应为200ppm,对分站信号输出为520Hz(或2.6mA),同时伴有声光报警信号。

  传感器在对部分参数进行了上述调节后,断电前必须先按动遥控器的选择键,使显示窗内小数码管显示数字循环至消隐。否则,调节后的设定的新参数无法存入存储器中,从而导致此次调校无效。

  本传感器应固定专人使用,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非专职人员禁止拆开仪器或按动按键。

  传感器在使用中必须避免猛烈摔打和碰撞。

  传感器的零点、精度需定期调校。若零点和精度显示未超差,则可继续使用。

  在使用中应及时擦拭、清扫气室及仪器外部的煤尘,确保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和清洁、美观。

  三、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措施:

  1、建立可靠的通风系统。井下爆破、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其中一氧化碳气体含量最高。治理有毒有害物质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通风。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就能向矿内连续供给新鲜风流,使之达到安全浓度。

  2、加强局部通风机通风。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通过风筒引导风流的通风方法是防止掘进工作面有毒气体中毒的主要方法。

  3、使用水炮泥减少炮烟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专用的水炮泥做炸药的填充物,能有效的减少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

  4、爆破烟雾的净化。对爆破产生的烟雾进行净化,可以大大减少炮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大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5、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按规定检查一氧化碳的浓度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6、采取煤体中注入石灰水、灌浆等方法以减少有害气体。

  7、爆破时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必须喷雾洒水;严格遵守爆破


> 制度,爆破结束后必须等炮烟吹散后方可进入采掘进工作面进行工作。

  8、防止煤炭自燃。

  9、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10、发生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及时佩带自救器。

  11、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煤矿一氧化碳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由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协调组织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

  二、事故应急处置响应程序

  矿井发生CO等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撤退并汇报矿调度室,并由矿调度室调度值班人员将现场情况汇报总指挥部,并根据总指挥部的安排进行下一步工作。指挥中心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上报。

  根据CO等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A、B两类,事故发生时,执行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1、A类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1) 根据总指挥部指示,由调度室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中。

  (2) 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

  (3) 指挥中心研究、决策事故处理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B类


>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矿调度室值班员应立即通知通风值班员赶到矿调度室,由通防科值班人员查明事故原因,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三、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程序

  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突然涌出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理程序:

  ①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撤离前必须按照调度室要求 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因CO等有毒气体涌出造成出现人员中毒、窒息、伤亡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搞好自救和互救。撤离期间要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② 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的处理程序:

  .立即通知可能受灾害影响范围内作业人员撤到采区进风大巷新鲜风流中。

  通知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同时通知煤矿救护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③ 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根据现场CO等有毒有害气体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置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需要调整通风系统时,由通防科负责制定方案。

  ④ 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救护人员按照规定时间赶到矿调度室。

  2)简单了解事故发生地点、范围等现场情况。

  3)组织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⑤ 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1)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先救人,后救灾。

  2)若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不能在24h内处理完毕,则必须在24h内对灾区进行封闭。

  3)因火灾等造成一氧化碳超限时,并同时执行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独头巷道发生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由调度总指挥决定是否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

  四、一氧化碳


>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⑴ 选择最短的路线。事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进行侦察、抢救。其方法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和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确定。一般来说,救护力量少时,要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巷道中行进,对保护救护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体力消耗有利。如果事故发生后,进风巷道垮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也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回风中行进,有烟雾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威胁,救护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可是,这一带往往也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点。救护力量多时,可以进、回风两方向同时派人进入。

  ⑵ 迅速恢复灾区通风。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排除事故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方法。恢复通风时,要由外向里,先侦察、后恢复,侦察一段、恢复一段。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恢复通风段有无火源存在。否则会再次引起爆炸事故发生。

  ⑶ 反风。在紧急抢救遇险人员的特殊情况下,爆炸产生的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到回风方向的工作人员时,并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已安全撤退出井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采用反风。但对此必须十分慎重。不经过周密分析,盲目行动,往往会造成事故扩大。

  ⑷ 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由于爆炸等事故产生冒顶,造成巷道堵塞,且通过其它相邻巷道无法及时到达灾区,影响救护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考虑清理堵塞物的时间。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护队员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他能尽快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性办法,同时要恢复堵塞区外的通风,让不佩带自救器的人员能够参加此项工作。在此情况下,救护队员应在旁进行监护并做好救援准备,一旦通路打开,立即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

  ⑸ 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灾区内发现火灾或残留火源,应立即扑灭。火势很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应制止火焰向遇险人员所在地蔓延,特别是在火源地点附近有爆炸性气体聚积的盲巷、窒息区,尤应要千方百计防止火焰蔓延。待遇险人员全部救出后,再进行灭火工作。火区内有遇险人员时,应全力灭火。火势特大,并有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并确认火区内遇险人员均已牺牲无法救出活人时,可考虑先对火区进行封闭,控制火势,用综合灭火法灭火。待火灾熄灭后,再寻找遇难人员的尸体。

  ⑹ 发生连续爆炸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时,为了抢救遇险人员或封闭灾区,救护队员在紧急情况下,也可利用两次爆炸的间隔时间进行抢险。但必须严密监视通风和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当间隔时间不允许时,严禁进入灾区,否则,难以保证救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⑺最先到达事故发生地的小队,担负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遇险遇难人员数量


> 及分布地点,发现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灾区,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在煤尘大、烟雾浓的情况下进行侦察时,救护队员应沿巷道排成斜线分段式前进。发现还有可能救活的遇险人员,应迅速救出灾区。发现确已牺牲的遇险人员,应标明位置,继续向前侦察。侦察时,除抢救遇险人员外,还应特别注意侦察火源、瓦斯以及事故点的情况。

  ⑻ 恢复通风设施时,首先恢复主要的最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局部通风机安在新鲜空气处外,应按照排放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要求进行。

  第四节 一氧化碳事故自救互救

  一、发生一氧化碳事故时现场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人员要迅速了解和判断事故地点、性质和灾害程度,不可惊慌失措,乱喊乱跑,要尽量冷静,立即利用最近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涉及的区域发出警报。

  2、积极抢救。根据事故性质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

  3、安全撤离。当不能控制和消除事故时或抢救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必须由在场的有经验的班(组)长或老工人带领。按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迅速撤离危险区。

  4、妥善避灾。在灾变现场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建好或就近建造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

  二、矿井发生一氧化碳事故时自救互救要点

  矿井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后,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雾,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人吸入后会中毒窒息甚至死亡;烟雾会阻挡人的视线,在撤退时易迷失方向。所以撤退时应做到:

  1)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雾方向撤退。在特殊情况下,如在附近有脱离灾区的通道口又有把握脱险时,或者只有逆烟雾撤退才有求生希望时,才采取逆烟雾方向撤退。

  2)在高温烟雾巷道里撤退时,不要直立奔跑。在烟雾不严重时,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迅速前进;而在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地板及一侧,摸着铁道、管道或棚腿等急速爬出。

  3)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时,还应利用水沟水、顶板和巷道淋水或底板积水浸湿毛巾、工作服,或者向身上洒水等方法降温,减小体力消耗;同时,还应注意利用随身物件或巷道中的风帘布等遮挡头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和伤害。

  4)在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时为了抢救人员,排除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要在查明火源的情况下,尽量恢复局部通风机通风;如不能确认灾区有无火源,应


> 慎重考虑是否启用通风机,以免再次爆炸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5)当掘进巷道较长,有害气体较多、支架损坏较严重时,如果确认灾区内无火源和幸存者,严禁冒险进入,强行救人。要在恢复通风、维护好支架后,方可进入灾区内营救人员。

  6)当爆炸发生后,灾区内存有明火时,应同时救人灭火,并派专人严密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防止瓦斯积聚和一氧化碳超标,造成再次爆炸、再次中毒事故。

  7)发生爆炸事故时,会大量消耗井下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降低。现场作业人员在撤离时一定要佩戴自救器。若没有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则不能随便进入灾区,否则将导致救援人员的自身伤亡,扩大事故。

  三、煤矿井下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1、中毒人员的急救

  (1)立即将中毒者从灾区运送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2)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将上衣、腰带解开,将鞋脱掉。

  (3)用棉被或毯子将中毒者身体覆盖保暖,有条件时可在中毒者身旁放热水袋。

  (4)当伤员出现眼红肿、流泪、畏光、喉痛、咳嗽、胸闷现象时,说明是受二氧化硫中毒所致。当出现眼红肿、流泪、喉痛及手指、头发呈黄褐色现象时,说明伤员是受二氧化氮中毒。

  (5)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休克伤员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或不收缩。

  (6)人体局部受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刺激,如眼睛,可用1%的硼酸水或弱明矾溶液冲洗,喉痛者可用苏打液或硼酸液及盐水漱口。

  (7)对因中毒造成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要及时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或硫化氢中毒时,可在纯氧中加入5%二氧化碳,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部呼吸能力,使中毒物尽快排出体外。尽量避免对伤员肺部刺激,要注意是否有肺水肿症状。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8)人工呼吸维持的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时间为止。当救护队来到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

  2、窒息人员的急救

  井下各种气体中毒都有窒息的可能,有时外伤也能引起窒息,如冒顶挤压;煤屑堵住伤员的上呼吸道或压迫了气管;严重脑外伤,在昏迷的情况下,由于舌根后坠等,都有可能引起窒息。窒息一旦发生,伤员生命处于危急状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1)中毒性窒息,必须迅速将伤员运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2)外伤性窒息,应迅速清除口、鼻内的煤岩尘屑及血块、痰、呕吐物等。

  (3)对昏迷的伤员,一定要取侧俯卧位,使口中的分泌物流出,防止舌后坠,同时把舌头拉出口外。

  四、煤矿井下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进行现场急救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井下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井下爆炸性气体浓度过高时,任何形式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后,应保持所有通风设施的正常工作,如能发现一氧化碳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

  在运送医院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另外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都会产生较大的爆炸声和空气冲击波,还会瞬时生成高温和火焰,同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气体。

  这时在现场和附近巷道的工作人员,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当你听到爆炸声和感到冲击波造成的空气震动气浪时,应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把头放低些,在有水沟地方最好侧卧在水沟里边,脸朝水沟侧面沟壁,然后迅速用湿毛巾将嘴、鼻捂住,同时用最快速度戴上自救器,拉严身上衣物盖住露出的部分,以防爆炸的高温灼伤。在听到爆炸瞬间,最好尽力屏住呼吸,防止吸入有毒气体灼伤内脏。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此时脑子不要太紧张,冷静下来,想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巷道名称,要迅速辨清方向,按照避灾路线以最快速度赶到新鲜风流方向。外撤时,要随时注意巷道风流方向,要迎着新鲜风流走。如遇上巷道被破坏,发生冒顶无法撤离,或者一时还搞不清楚避灾路


> 和使用范围?

  一氧化碳(CO)事故的预防、处置和自救互救

  一、填空题

  1、 矿井空气。

  2、新鲜风流和污风风流。

  3、氧气。

  4、无色、无味、无臭,0.97,

  5、0?0024% 。

  6、一氧化碳(CO)、

  7、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 。

  8、 心脏和大脑

  9、5%的二氧化碳

  10、硫化氢。

  11、0?00066%

  12、二氧化硫

  13、0?0005%

  14、 二氧化氮

  15、0.00025%。

  二、选择题

  1-5:AABBA; 6-10:BB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四、简答题

  1、 矿井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一氧化碳是矿内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其来源是爆破产生的炮烟、矿物氧化、火灾、爆炸,以及柴油机工作产生的废气等。

  2、一氧化碳中毒的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3、一氧化碳中毒具体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发生一氧化碳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5、过滤式自救器的定义和使用范围?

  过滤式自救器:它是有化学制剂滤毒装置的呼吸保护器,只能防护一氧化碳﹙CO﹚一种气体。吸的氧气来自外界,使用于灾区空气氧气﹙O2)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不高于1.5%的环境中。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陕西煤矿安监局监督检查咸阳市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上一篇:【澄合矿业】煤机公司:荣获信用AAA-等级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