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采矿工艺学的观点是首先研究矿物质在地下转换为流动状态的过程。在理化采矿工艺学中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研究的水文地质环境;二是研究开采方法和手段,以及与地质环境和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由此可见,地质循环与理化采矿工艺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I.A.梅里林可夫院士的形象表达法,理化采矿工艺法与自然的区别在于地下变化过程类似天然,而由人来控制。众所周知,不溶解和难以溶解的原料起化学反应是矿物质沉积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研究矿床时可以提出这样两个共同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1)什么样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可以使矿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变化(2)在什么情况下静态的矿物聚合物可以变成动态研究矿床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揭示矿物质的形成过程,得出矿物质由静态向动态转化这一逆向过程的原理。例如,盐矿体形成的主要设想之一是把盐矿体起源与浅海湾的水蒸发联系在一起,所以可以用水溶解盐的道理来分析这样的矿体。通常,松软矿石组成的沉积矿床是水中机械悬浮物沉淀的结果,而从水力冲击机中出来的水流可以使矿石变成动态。水热矿床的形成与矿物质遇高温气体、蒸汽和溶液而沉淀有关,通过改变水热力学参数,可以在矿区建立人工气体发生器,再通过人工气体发生器提取有用成份。
从理化开采方法与普通开采方法的区别可以看到矿业新技术的前景。理化开采法的特点是,在有目的的钻井采矿过程中,通过地面监控开采程序,改变技术参数(消耗、压力、温度、厚度等)。
人工试剂(溶剂、载热体、氧化剂等)是开采的劳动工具。人工试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把矿物质转换为动态,开采的同时在地下进行加工,也就是说,矿床同时是加工对象和完成局部加工的工艺流程地。
在采矿工程技术发展的现阶段,原则上已经可以用理化开采工艺开采矿物质,其特性是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把矿物质转化为动态。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什么样的矿床上使用理化开采法。21世纪矿业的宏伟前景是开采海洋中的矿物质。这一人类的发展潜力实际上至今尚未被挖掘出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