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连日来,新河矿业公司针对运输战线长、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制约,重点围绕应急系统管理、冲击地压防治、辅助运输优化等方面,持续深化“336”全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矿井安全治理水平。
完善应急管理保安全
近日,笔者从新河矿业机电管理部获悉,该公司副井提升绞车采用发电机组电源进行低频重载提升试验,顺利完成了重达6.99吨的三辆重载矸石车应急低频拖动提升。以此为标志,该公司应急电源建设圆满完成。
“我们之前采用萌新线、祥河线双回路供电方式来保障矿井正常运转,为进一步增强矿井主供电系统故障时人员应急提升能力,结合公司现场实际,经过多方面调研论证,配备了一套矿井应急电源。”该公司机电副总经理王新全介绍,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每月还进行2次副井绞车提升测试,进而提升双回路供电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成立了专项注浆加固班组,专门负责后部巷道加固、注浆工程,通过对巷道变形严重的地段采用打设注浆锚索、灌注水泥浆液或无机加固材料的方式加强支护,将松散破碎的围岩粘结成整体,对永久巷道的支护进行集中修复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矿井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强化冲击地压防治保安全
“7305回风顺槽,选择3个爆破断顶孔,分别装填24公斤、18公斤、18公斤炸药进行爆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微震系统监测数据完全可靠。”10月16日,在新河矿业防冲办公室,该公司防冲办公室主任殷海晨正在记录微震监测系统校验结果。
为保证冲击地压监测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该公司采取了现场爆破震源、系统参数调整等方式对微震监测系统定位误差进行校验,全面、系统地验证微震监测系统的准确性,确保有效监测岩层震动事件的发生。
为进一步做好冲击地压监测监控系统的更新升级,该公司建设了冲击地压智能管控平台,对监测数据动态实时统计,实现了增量预警、突变预警、亚预警管理功能;对防冲工程施工实现了全信息化管控功能,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完善了“双源CT”在线监测,将冲击危险性监测由应力的“点监测”和钻屑的“线监测”扩展至“面监测”,实现了监测形式和范围的“大突破”。通过综合施策,为实现“有震无灾、有冲无伤”的防治目标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同时,该公司还要求督查办公室定期对防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1+N”考核,情节严重的按照违规违纪进行处理,切实加大了对防冲措施落实的考核力度,确保各项防冲措施有效落地。
优化辅助运输保安全
“-400米水平水仓入口挡车棍插入底板深度不足0.5米,请及时清理挡车棍套筒内淤泥,保证插入底板深度符合要求。”10月19日早班,该公司斜巷管理小组在井下督查期间,责令运搬工区尽快整改现场问题。
10月20日,是全省煤矿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日。该公司重点针对四季度安全管理难度大和各类事故多发等特点,于10月19日早班,安全监察部组织各专业部室对井上下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重点加强煤尘、瓦斯、防灭火、冲击地压、机电运输、防治水等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现场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切实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目前,我们井下生产地点主要集中在-980米水平,需要经过4条暗斜井约3500米的运输距离,才能到达-240米水平的副井底车场,给整个辅助运输系统的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相国介绍,为了加强辅助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专门成立了斜巷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巡查、维护,确保辅助运输系统安全可靠。
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持续按照辅助运输系统“智能化无人化”目标,通过运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输环节,并引进防爆柴油机履带运输车、锂电池单轨吊、矿车精确定位系统等设备提高运输效率,以此来优化整体辅助运输系统,切实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