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破解“创新课题难立、创新项目难实施、创新人员难请”的瓶颈问题,三河口公司积极探索,围绕从哪创、如何创、谁来创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以需求、项目和人员紧密结合的三份清单为特色的创新之路。
“这个配件只需花两元钱,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该公司洗煤厂厂长陈德奋说,“以前,轴承运转中容易产生热胀抱死停机问题,机器一停就是两三个小时。”今年4月,创客联盟到洗煤厂征求技术创新难题,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创新需求清单”,没想到才11天就研究出一个办法,在机器里安装一个配件,一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德奋所说的“创新需求清单”是该公司创客们走出创客联盟,深入生产一线捉创新“活鱼”的主动之举。
随着“一提双优”建设的深入推进,装备升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也有“水土不服”,经常会出现“磨不转”的问题。
一边是制约生产技术难题亟待攻关,一边是缺少创新课题。于是,该公司创新推出“创新需求清单”,创客联盟定期到一线征集生产难题。
“需求清单,有效解决‘从哪创’的问题。”该公司工会副主席、创客联盟负责人刘鹏辉说,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寻找创新方向,三河口创新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在收集生产一线“卡脖子”技术需求的同时,创客联盟引入项目清单化管理,以项目化攻关创新为抓手,从资金、技术、平台、创新指导和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创建联盟创新工作室,将不同岗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组织起来,共同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难点。
“联盟创新工作室犹如‘动车组’,不仅实现了单位间的互通,还实现了跨专业的互通。”刘鹏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