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抢占百年枣矿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抢占百年枣矿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

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动力。作为百年煤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枣矿集团实现振兴、复兴和中兴的必然要求。

2020年以来,枣矿集团紧紧围绕煤矿科技进步和智慧矿山建设需求,立足“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运用、突出实绩实效”原则,坚持“现场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水平高、实操能力强”标准,深入推进智能装备工程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有力助推了企业更加安全、更有效益、更高质量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

构建科学管理新体系

推进智能装备工程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需要多方协同的长期工程,只有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科学化、长效化的管理体系,汇聚资源、协同各方,规范流程、细化责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枣矿集团在多方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建议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智能装备工程师工作月度报告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创新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全面明确并细致分解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考核计划,严格落实“11231”培养措施,系统构建了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的制度体系,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智能装备工程师建设资源共享率不高、培养成熟周期过长、管理机构不明确、跟踪培养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科学的管控体系成为加快智能装备工程师建设的“四梁八柱”,助推此项工作驶上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快车道”。

精准靶向培训

厚植发展人才新优势

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提出,“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要通过打开思想的“闸门”,着力解决思想僵化、思维固化、工作内卷化的问题。“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建设专业化队伍,培养智能装备工程师,还是凭老经验、老办法、老模式,就不会走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工作成效必然要大打折扣。

走出枣矿天地宽,学习先进视野阔。枣矿集团在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中,坚持“走出去”解放思想。以目标为导向,系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分批次到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增眼界、学知识、拓思维、促提升,刮起了强劲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头脑风暴”。积极探索“高端领军人物+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建设路子,充分借助专业院校、科研院所、智能制造企业的师资、科技、设备等资源,先后举办了《智能化采掘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矿井智能通风与应急控制》《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和图像数据的应用》等10余场专题讲座,并通过组织职工现场学习、实地操作、剖析设备,真正了解设备构造、动力原理,掌握设备性能关键核心要点,有效改变了以往设备维修维护过度依赖厂家的局面。主动“请进来”把脉问诊解难题。围绕各专业、各层次、各工种不同的培训需求,实施“订单式”精准培训,开展一季度一主题大讲堂活动,邀请华为、清华、人大等知名企业和高校的专家教授讲授企业管理、前沿科技、跨界思维等综合课题,切实提升智能装备工程师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正向激励引领

打造比学赶超新生态

枣矿集团坚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唯才是育,打破人才成长晋升“独木桥”“天花板”,建立“让创造价值者体现价值、创造财富者分享财富”的正向激励机制,着力营造了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各种创新涌动勃发的生态环境。

畅通专业化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能干会干的进一步提升,不适应不适合的坚决退出。2020年度内各层级考核不合格者共计退出14人,淘汰率为10%。根据考核结果,结合个人日常综合表现,确立“现场实操强、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08人、“理论水平高、钻研能力强”的“专业拔尖型”人才64人、“理论水平高、现场实操强”的“专业领导型”人才15人,进行分类培养、精准培养。

用薪酬考核激活内在潜力。把智能装备工程师在现场解决设备故障的成效,直接与月度履职收入、补贴等薪酬挂钩。打破收入上限,基层单位每年至少拿出20万元至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智能装备工程师在创新创效、技能发挥、技术传承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智能装备工程师的选聘,有效调动了技能人才学业务、精技能的积极性,干技术有作为、有地位、有价值成为共识,在矿区营造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新风尚。

立足岗位建功

助力百年枣矿新发展

枣矿集团智能装备工程师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职业通道的创新设立,在矿井最基层一线构建了人才生长系统、成长机制和生态环境,不仅有效满足了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矿井建设需求,更激发了一线技术人员岗位建功、创新创效的热情。

在现场实际工作中,智能装备工程师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矿井和专业安排的创新创效、抢修维护中,解决了大量现场难题。2020年以来,全集团智能装备工程师队伍累计解决现场技术难题800余条、处理应急事故300余次,切实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现场的安全生产。依托各单位成立的“专业小组”“攻关小组”“劳模工作室”“创客联盟”等平台,紧紧围绕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2020年累计获得300余项创新成果,实现节支降耗、科技创效2000余万元,达到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效、优化工艺、降本增效的目的。

智能装备工程师动态管理培养模式,立足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让智能装备工程师在一线岗位刻苦钻研、拼搏奉献、锻炼提升,为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枣矿集团《有效支撑智慧矿山建设的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荣获山东省煤炭工业协会2020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让“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成风尚

上一篇:日本首相菅义伟:处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不能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