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的巴黎和会实际上就是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期间,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日本取得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霸占山东青岛和胶济铁路,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掠夺煤炭资源,淄博矿区数以百计煤炭资源侵吞和占有。那么,淄博矿区的煤炭为何让他们这样垂涎三尺呢?
淄博有着悠久的煤炭开发史,始于唐朝,发展于宋、金,煤田煤种以贫煤为主,还包括肥煤、无烟煤和天然焦,关键是耐烧,无烟,热量大,非常适合海上舰船使用(装有火炮)。
早在1665年,清代著名学者、博山人孙廷铨编著了《颜山杂记.石炭》一文,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淄博地区的地质、凿井、煤炭开采以及后期的利用,是我国有关煤炭科学的一部重要文献。
1860年,清朝末期,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到中国历时10年的时间,进行了地理、地质考察,并撰写出版了《中国》一书。书中详细描述了山东淄博地区的煤炭储量及分布情况。
1896年前后,大批传教士来到我国传教。那时候,清政府还在鸦片战争的疗伤中,逆来顺受,屈膝求和,对于大多传教士的横行霸道选择视而不见,但是他们的恶行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奋起反抗,1897年11月1日,在山东省菏泽地区发生了巨野教案惨案。(巨野教案是如何发生的?别急《淄寻往事》第4集将为您解读。)
赤裸裸地占领那叫侵略,为了国际形象,总得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于觊觎山东特别是淄博地区煤炭资源已久的德国人来说,巨野教案绝对是“草船借箭”的东风。
1897年11月14日,巨野教案发生后的第13天,借“巨野教案”为名,德国军队从青岛港登陆,强占胶州湾,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和胶济铁路30华里之内的采矿权。
矿产权拿到了,接下来就是明目张胆地掠夺了。1899年10月10日,德国14家大银行投资兴办的德华矿务公司成立(足矣看出德国人对淄博地区煤炭资源的重视)。以此为标志,德国人正式开启了掠夺淄博地区煤炭资源的序幕。
1899年至1914年,10年时间,德华矿务公司先后开凿了“淄川竖井”、“海特尔井”俗称“北大井”、“马尔他井”等三个出煤矿井。据分析,淄川煤的发热量为7500卡/克,灰分9%,蒸汽升腾力为8/10,质量优于日本、英国的煤炭。质量这么好的煤炭不干点啥太可惜了,而且有了煤,配套设施也得跟上。
1906年,德华矿务公司运来了一套25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安装在淄川炭所供照明用。1909年,德华矿务公司又在淄川煤矿建立了洪山电器厂,这是淄博地区第一个发电厂。
你以为这就完了?近10年的时间,德国总共掠夺煤炭资源1504969吨,这些煤用于船舰和出口,用于兴建青岛港、政府费用和市政建设费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特别是德国无暇顾东,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14年10月12日,日军侵占淄川矿区,开始对淄川煤矿实行军事管制,直接经营掌控淄川矿山的一切事务。
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刚刚从德国列强的虎口中脱离出来,却又招来了日本的疯狂掠夺。1923年中日合办鲁大公司成立,为了掠夺淄博地区的煤炭资源,日本人的手段更是令人发指,这期间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北大井透水惨案”(老规矩,请看后续)。
近31年的疯狂掠夺,日本总掠夺煤炭资源56047787吨,价值1233051314元,其中60%直接、间接用于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