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回眸‘十二五’系列报道”之二——煤炭产业“调”出一片新天地

“回眸‘十二五’系列报道”之二——煤炭产业“调”出一片新天地

    11月24日,新河矿业公司首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工程告捷,为首采工作面实现联合试运转奠定了基础。这是新河矿井扩能技术改造工程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新河矿井技改完成后,集团公司将新增煤炭产能90万吨。
    对新河矿井实施技改,是集团公司稳定济北矿区煤炭产能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正逢煤炭形势由“黄金十年”向“行业寒冬”的转变阶段。面对困境,集团公司坚持“调”字当头,积极调整煤炭产业布局、调整采掘工艺,稳产能、挖内潜,推动了煤炭产业内涵发展。
    着力调整煤炭产业布局,抢抓机遇,加快省外煤炭基地建设。2012年,年产500万吨的双欣矿井正式投产;2014年,巴彦高勒矿井实现联合试运转,这标志着集团公司省外第一个千万吨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的建成。2014年,亭南矿井完成技术改造,达到500万吨生产能力;设计年生产能力800万吨的高家堡矿井也将在年底实现试生产。5年间,集团公司原煤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生产原煤达2681万吨,比2010年增长86.6%,其中,省外煤炭产量占到总产量的54.6%,首次超越了省内煤炭产量。由此,淄矿煤炭产区、产能结构较“十一五”末期有了根本性转变。陕西彬长、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济北矿区三个千万吨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互为依托、良性互动,成为淄矿进军“十三五”的稳定支撑。
    在调整煤炭产业布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加大对先进采掘机械化设备的投入力度,煤炭产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保障矿井生产接续、产能稳定提供了保障。5年间,集团公司先后投入20余亿元,在唐口煤业、双欣矿业等单位投入大采高综采设备和大阻力大采高综放设备,并成为集团公司最主要的采煤工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产量占集团公司总产量的65%以上,机械化程度达到99%,“十一五”末提高了5.2个百分点。2014年4月,集团公司第一个自动化智能工作面——巴彦高勒311101综采工作面试生产,集团公司自动化智能工作面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掘进速度关乎采场接续,集团公司先后引进了硬岩掘进机、大断面全岩掘进、大坡度全岩掘进机、掘锚一体机以及小断面全岩掘进机等先进掘进设备,使掘进效率大幅度提升。“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7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
    着眼稳定矿井产能,保证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煤炭“颗粒归仓”。“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创新煤炭开采工艺,先后实施了膏体充填、高水充填、旋转开采、不规则开采等采煤工艺。尤其是膏体充填开采,实现了规模化连续生产。先后在岱庄煤矿、许厂煤矿、葛亭煤矿各建设了1套膏体充填开采系统,不仅有效回收了矿井遗留的条带煤柱,还消化了地面矸石山,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目前,3个矿井有6个膏体充填开采工作面,仅岱庄煤矿就实现充填开采原煤150余万吨,实现了资源回收的最大化。
    调整产品结构,让煤炭发挥创效的最大价值。通过大力实施“精煤”战略,推广重介选煤工艺,先后高标准建成了葛亭煤矿、巴彦高勒煤矿等选煤厂,完成了唐口煤业、岱庄煤矿、亭南煤业等选煤厂的改造工作,使集团公司各矿井具备了煤炭全入洗能力。2014年,集团公司各矿井共计洗精煤978万余吨,是2010年洗精煤量的9.2倍。对煤泥进行烘干,也是提升煤炭创效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许厂煤矿、唐口煤业、亭南煤业等7对矿井均建设了煤泥烘干系统。2014年,仅许厂煤矿就烘干煤泥23.58万吨,为矿井增效726万余元。
    按照“立足煤、延伸煤、发展煤”的思路,目前集团公司煤炭产业由传统产品生产向综合清洁利用服务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煤炭转化、清洁煤炭产供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这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时期煤炭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集团公司党委对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出安排

上一篇:救护大队通过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