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4月,秦皇岛港、国投曹妃甸以及国投京唐港三港煤炭库存呈持续高居1800万吨左右,导致沿海煤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这段时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累计下跌近100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以来,在下游用户增加拉运,煤炭企业和贸易商减少调入两方面因素作用下,以上三港煤炭库存已经出现大幅下滑,1月4日,三港煤炭库存总量已经降至520万吨左右,处于2009年以来低点,较2015年年初减少470万吨左右,降幅高达47.8%,与2015年3-4月份高点相比,更是减少1330余万吨,降幅高达72%。但是,让市场卖方感到遗憾的是,即便极低的煤炭库存,也并未带动煤价明显回升。
虽然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已经处于2009年以来低点,但在煤价经历了长期持续下滑之后,煤炭企业和贸易商提价信心仍旧不足。龙头煤企神华在制定1月份销售价格时,也仅仅是取消了承兑优惠政策,由于其1月份煤价按照12月最后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来确定,部分煤种实际销售价格较2015年12月份反而还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受此影响,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12月下旬短暂上涨1元之后,1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指数再度回落1元至371元/吨。
导致煤企提价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持续疲软的煤炭需求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前后煤炭消费低谷。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短期内电力、钢材、水泥等下游产品需求难以改善,煤炭需求整体仍将疲软;另一方面,今年春节在2月上旬,从往年情况来看,1月下旬开始,受企事业单位陆续放假影响,用电需求将逐步回落,火电发电量及电厂煤炭日耗量也将明显回落,届时电厂等用户煤炭采购将再度回落,煤价也将再度面临下行压力。
二是煤炭企业库存整体仍然处于高位。虽然12月份以来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出现了大幅下降,2015年以来下游电厂也在逐步降低库存,当前环渤海港口和下游电厂煤炭库存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但是,煤炭企业自身煤炭库存仍然处于高位,同比处于增长态势。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国煤矿煤炭库存高达1.07亿吨,同比增加1859万吨,增长21%。高企的煤炭库存,意味着当前煤企整体仍然面临较大销售压力。即便有煤企提价,难免会有部分煤企为了增加销售而坚持低价出售,最终提价的煤企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提价有点得不偿失。
三是进口煤的竞争。虽然近期人民币出现了一轮快速贬值,但是毕竟2016年1月1日开始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动力煤关税较2015年12月20日之前将下降4%,关税下调和人民币贬值给澳大利亚进口煤带来的成本变化基本可以抵消,如果内贸煤价格上涨,部分用户难免再度向国际市场增加采购,这将导致后期进口煤数量再度回升。在国内煤炭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进口煤回升无疑将再度加大国内煤炭供给压力,最终使国内煤价回调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是国内煤炭产量随时可能回升。从近两年煤炭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煤炭产量压缩的异常艰难已是有目共睹,只有煤价不断下跌,部分中小煤企才逐渐被迫选择了暂时停产,过剩产能出清还远未完成。如果煤价上涨,在短期下游用户采购力度较大的情况下,不仅部分正常在产煤矿可能提高产量,部分暂时停产矿井也可能会再度恢复生产,最终导致煤炭产量增加,进一步加剧市场供求失衡,结局可能是导致煤价很快再度掉头向下。
但是,不管怎么说,随着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的大幅下滑,2015年严重倾向下游用户的市场天平已经向煤炭企业有所倾斜。2015年,一方面是煤炭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消费量下降,另一方面,下游用户在持续去库存,一度导致港口和煤炭企业两个环节煤炭库存高企。由于港口和煤企库存高企,下游用户采购热情始终不高,市场话语权基本上完全被下游用户掌握。近期港口煤炭库存大幅下滑,意味着下游用户的市场筹码又减少了一个。即便未来煤炭需求继续低迷,在中转港口和下游用户煤炭库存双双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市场的主动权也在渐渐向煤企回归,市场的天平逐步向煤企倾斜。
除了需求疲软之外,未来制约煤价的因素主要是煤企高企的煤炭库存和过剩的煤炭产能。如果煤炭行业能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加快淘汰僵死企业,加快关停低效、无效矿井,煤炭企业的冬天或许会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