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稀有金属出口实行出口退税的关税政策,导致了一些稀有金属的破坏性开采和非正常出口。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吴表示,从稀土、钨、钼等稀有金属出口退税的全面取消,到出口关税的不断提高,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政府调控稀有金属出口的政策正在加速推进。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稀有金属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国内稀有金属资源丰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稀有金属的主要出口国。然而,中国出口的稀有金属产品附加值低,导致资源大量流失。其次,近年来,由于国内金属矿产及金属矿产初级产品竞争激烈,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的稀土、钨、钼等矿产被过度开采,出口价格相对较低。
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出口近百种稀有金属及制品,累计出口额达40.69亿美元。累计进口额23.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6.89亿美元。重要稀有金属对日本和美国的出口量位居前列,这些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饶振华表示,如果现在不节约利用宝贵的不可再生战略稀有金属资源,任由企业盲目超量生产和出口,未来必然会出现资源短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2006年8月,严向民进党中央提交报告,建议建立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为国家安全奠定物质基础。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以此报告为蓝本,向CPPCC全委会提交了特别提案。建议利用外汇储备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物资储备。
铟、钨、钼、锡、锑、锗、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外流,也引起了国务院高层和相关部委的重视。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七部委《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的意见》,依法开展钨锡锑行业整顿;另一方面,国家近两年陆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逐步将这些品种的出口退税降至零,增加或提高出口关税。自2006年4月以来,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公安部启动了相关调查。国家加大了对钨、锡、锑、稀土等稀有金属的管控力度,从政策、税收、出口关税调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自2007年6月1日起,中国对天然石墨、稀土金属、精炼铅、氧化镝、氧化铽和部分有色金属废料等产品征收10%的出口关税。对偏钨酸铵、氧化钼、钼酸铵、钼酸钠、菱镁矿、煅镁等产品征收5%至15%的出口关税;将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的出口关税从目前的10%提高到15%。从2005年到现在,三年时间里,中国政府利用关税杠杆三次提高稀有金属出口门槛。
关键词TAG: 稀有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