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
华北的钢铁工业规模仅次于华东。
从企业数量上看,2008年1-8月华北地区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在全国的份额也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区域一体化加强,但企业数量减少。
销售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从2003年的26.94%提高到2008年1-8月的30.67%,华北地区在全国钢铁行业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从亏损情况分析,华北地区亏损情况是近三年来最严重的。虽然亏损减少了,但亏损金额和占全国的比重却大幅上升。行业内企业竞争激烈,导致亏损增加。
表1 2003-2008年8月华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及亏损情况分析单位:%,亿元。
从近五年的规模指标占比来看,收入和资产占比稳步小幅上升,利润占比波动较大,2007年和2008年1-8月呈下降趋势。
来源:世界经济未来组织
图1 2003年至2008年8月华北地区资产、收入、利润占比变化
二、区域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财务数据分析
从财务指标来看,2008年1-8月,华北地区销售毛利率下降明显,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全国普遍存在。销售利润率也降至近年来最低点,资产回报率较2007年略有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地区债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于过去五年,高达64.80%。保本倍数有所下降,但仍在3以上,华北钢铁行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强;行业利润增速明显走低,行业亏损较为严重;行业运营能力较好。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预计行业平均财务水平将会下降,华北后期财务水平也有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表2 2003-2008年8月华北地区金融运行及变化趋势
华北五省中,河北比较大,北京比较小,天津、内蒙古、山西居中。
2008年1-8月,河北省销售收入增速超过50%,但利润总额仅增长16.95%。目前河北销售收入占比16.43%,资产占比13.96%,利润总额占比14.50%。销售收入居中国钢铁行业首位,利润总额在中国钢铁行业仅次于江苏位居第二。
在华北其他省份中,内蒙古的销售收入、利润和资产增长最快,2008年发展速度突出。
从企业亏损面来看,北京、山西两省亏损面较大。北京主要受举办奥运会和环境治理的影响,使得行业效益下滑。
表3 2008年1-8月华北地区钢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华北的钢铁工业仅次于华东。华北地区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在于钢铁工业发展时间长,区域内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丰富,原材料成本优势,沿海优势。行业空的发展比较大。劣势在于华北地区中小型钢铁企业数量众多,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节能减排任务重,环境风险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华北钢铁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大规模兼并重组、建设沿海钢铁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目前,在整个钢铁行业景气度较低的情况下,华北地区钢铁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行业效益下滑。预计2009年下半年以后行业才会出现复苏,企业的各项指标只会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