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德国工业革命的启示(德国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革命的启示(德国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革命的启示(德国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科技与德国工业化的启示& nbsp& nbsp& nbsp工业化是德国现代化、经济赶超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问题。 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其中重视教育和科研,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对社会的杠杆作用是其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 nbsp工业化是德国实现现代化,在经济上赶超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问题。 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晚于英法美。 经济发展也远远落后。 但在20世纪30-80、90年代的半个世纪里,德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先进的工业国。 19世纪末,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的16%,与英国接近。 20世纪初超过英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 nbsp德国靠什么赶超英法,实现工业化?当然,有很多条件 但重视教育和科研,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对社会的杠杆作用,无疑是其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德国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成功经验有:一是国家把科学技术作为强国之本,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直接控制科学研究的权力,使科学研究为国家服务。 德国有着良好的科研传统,这一传统政策一直保持着。 德国统一后不久,国家完全控制了科研领导权,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科研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国家科学院、科研院所和国家支持的科研体系;以大学为中心设立的科研院所和实验室;企业中的各类科研机构 无论是国家科学院、科研院所、大学研究中心还是企业研究机构,都属于国家。国家领导和监督科学研究,下达各种科学研究任务。国家还规定科研人员都是国家人才,国家发工资。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国家非常重视科研动态,支持创办了许多专业期刊,如《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年鉴》、《物理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等。 国家一直牢牢控制着科研的权力,让科研听从国家的指挥棒,从而大大加速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 nbsp第二,通过创办技工院校,大力培养实用人才,重视科技人员的作用。 德国政府和企业家把科技作为致富和竞争的手段。德国政府一方面大力创办各种中等技术院校,另一方面广泛招贤纳士。 科技机构成为了德国科学家的摇篮,很多企业家也在科技机构接受了通识教育。科技机构招生快速增长。 以理工大学数量为例。1891年,科技大学有学生4209人,综合大学有学生27398人。综合大学的学生人数是技术大学的6.5倍。 1902年,技术大学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到13,151人,10年间增加了两倍。 1912年,技术大学的学生占大学生的15%以上。 & nbsp科技院校的专科医生一般都能学以致用。 伯纳德在研究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科研情况后指出,德国科学家具有驯服政府的特点,工作热情很高。 他们的科研得到国家和企业主的大力支持,待遇比英法科学家好。 而且政府企业家重视个人才能,论资排辈没有英法那么严重。所以德国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比英法多。 因为国家重视人才,为科研提供各种便利,所以大部分在国外留学的德国科学家都能回国工作。 最突出的例子是,在统一前夕,已经获得许多头衔和巨大荣誉的化学家霍夫曼拒绝了许多外国大学的邀请,动员了一批在英国学习的德国科学家回国。 同时,德国还不惜重金聘请外国专家。例如,一位著名的俄罗斯工程师去德国指导架设第一条三相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 德国企业家用各种手段吸引科学家。 & nbsp第三,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促进科研。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科学都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杠杆作用”。 1873年,德国的科学研究开始与重工业联系起来。 国内科研机构、高校研究所、企业实验室都非常重视技术研究。比如在煤焦油成为工业隐患的时候,德国在柏林大学成立了煤焦油研究中心,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研发。 霍夫曼是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铁路建设的高潮,德国需要大量钢材。但由于冶炼技术落后,洛林无法冶炼磷铁,德国企业家集中科研力量改造冶炼技术。 & nbsp[下一步]第四,抓住化工和电气领域的技术创新,带动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 德国为什么要抓住这两个部门不放?因为这两个部门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方面,产生了最大的效益。同时,这两个部门也是进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关键部门,是开展军事竞争最有力的部门。可以说,德国70年代以后的繁荣主要是靠这两个部门支撑的。 根据Trebilcock的数据,仅慕尼黑的化学家就比英国的多。 世界杰出科学家数量的年代曲线也证明,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杰出科学家的比例最高,接近40%。 这些著名的科学家大多集中在化学和电气部门。 这两个部门在90年代的军事扩张中大力发展,遥遥领先于英法。 并且要求其他部门也要跟上。正是这两个部门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德国的其他部门。 & nbsp第五,快速引进、消化、创新技术。 与英法相比,德国在技术的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做得很好,效率明显比英法快得多。 德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直接相关。德国没有殖民地,资源也不是很充足。它必须通过技术寻求国家繁荣的手段。 19世纪70年代,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德国依赖先进技术。德国企业主把先进技术视为致富手段,非常重视科技信息,对新技术、新发明非常敏感。 一旦国外有新的发明创造,只要德国需要,德国企业主就会不择手段,甚至派出工业间谍获取信息。它们移动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比如1856年,卑尔根偶然发现了品红染料,当各国科学界还在惊叹和困惑的时候,新的德国工业大亨们已经生产出来了。 1879年,托马斯的衬碱手炉发明后不久,这项技术就在德国各地推广开来,使原本冶炼工程师束手无策的洛林磷矿成为工业用钢的主要来源。这种冶炼技术在德国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钢铁工业和其他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因此,威斯特伐利亚的钢铁企业主在采用新技术和新发明方面比任何外国竞争对手都要快得多。 正因为如此,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化的力量在德国要比英法突出得多。 & nbsp对国外技术和创新的快速消化是因为德国的科技水平高,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可以相对较快地消化吸收。 但德国不满足于引进消化吸收,更重要的在于创造。 德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很多技术往往是引进后再改进,这使得德国在所有引进的技术上都超过了母国。 例如,德国从英国和比利时引进冶炼技术。到1900年,德国生产的钢有75%是用当时最先进的直接法冶炼的。1909年,德国82%的焦炭都是用当时最先进的回收炉冶炼的。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首先开始使用电炉炼钢。 苯胺染料的生产更为突出。霍夫曼等人将生产技术从英国带回德国。到了90年代,德国各种精密的化工生产都领先于英国,英国不得不派人去德国学习如何解决苯胺染料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从德国进口化工产品。 当然,德国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原创技术。 & nbsp可见,在赶超英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整个德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加速完成工业化,迫使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科学技术从而加速了德国现代化的进程。 & nbsp德国赶超科技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我国正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 科学是生产力,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论断已经被一百多年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经济要发展得更快,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377—378)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现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的未来趋势都表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科技实力还很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同时,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迫切要求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从政治军事竞争转向经济技术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在这场激烈的高科技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成败。 邓小平指出:“过去、今天和将来,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P279)高技术革命的兴起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不断高涨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只有善于把握和抓住机遇的民族,才能赶上时代发展,后来居上,化弱为强。 关键词:标签:有色金属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变频器在水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变频给水设备的功能)

上一篇: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害(使用三氯甲烷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