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数据库(物料编码、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的管理是实施ERP的关键技术。要做好数据库的静态和动态管理,及时检查和清理系统数据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它应该作为ERP制造系统实施的载体。关键词:ERP;制造系统;技术因素;基础数据库管理中的库分类号:C931.9文献标识码:B文号:1004-4620(2005)03-0050-02 1如前所述,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003年实施ERP信息化工程,现在的采购系统、销售系统、财务应付款系统、制造系统,设备管理(EAM)和财务应收账款系统正在测试,准备上线;执行系统(MES)处于调研和准备阶段。随着ERP项目的实施和上线运行,许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引入并应用到济钢,管理手段得到加强,计划、控制、分析和决策能力得到提高,信息传递更加全面、准确、快捷,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2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工作济钢ERP制造系统经过项目启动与准备、业务调研、业务流程再造、总体方案讨论与确定、详细方案讨论与确定、详细操作流程编制、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校对、模拟上线运行,于2004年6月正式投产。2.1业务流程再造(BPR)业务流程的整理和优化是成功实施ERP的必要环节。生产管理系统覆盖的主要流程有:计划流程和生产作业流程。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要继承济钢原有的先进经验,学习“国家质量管理奖”的管理模式,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将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管理相结合。集成后,生产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济钢ERP制造业务技术流程[下
ERP项目组成立后,在充分调研制造系统涉及业务的基础上,整合计划部门,目标是实现生产计划的一级管理,赋予计划分配、调度指挥、信息匹配等职能,提高指挥效率。对于生产作业流程,根据企业的管理深度和会计控制要求,按照关键流程和控制点划分作业流程,确认这些环节能够及时获取详细准确的数据,保证系统简洁准确的运行。同时,作为一个企业,在决定业务是应该系统化还是手工化管理时,必须明确实施ERP系统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化经营管理,而是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2.2搞好培训。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培训、业务流程培训、ERP制造模块应用培训等。,使各部门的业务人员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并将培训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计划。扎实做好培训工作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模拟上线测试期是继续训练的最佳时机。结合实际生产业务,对错误和业务数据进行检查,会使受训人员对ERP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效果是初期培训所不能达到的。但是正式上线后的管理要求和现场指导是很好的巩固和再培训手段。2.3标准数据库管理完整的产品数据库不仅包括部门代码、仓库管理方式和代码、物料代码等各类代码,还包括提前期、经济批量、配方分解、工艺、成本中心、生产能力、质量标准等参数的设置。因此,能否对上述产品数据进行集中、专业的管理,相关部门能否承担这一重任,将是整个生产管理系统实施的基础。2.3.1科学的物料编码体系是ERP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作为钢铁企业,物资、设备、部门、人员、仓库的管理非常复杂,需要一系列代码进行计算机管理。编码时既要考虑系统需求,又要考虑使用的方便性,更重要的是满足财务处理的需要,尤其是钢铁的成品和半成品,规格多样。因此,我们借鉴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宝钢公司等先进冶金企业的编码方法,制定编码原则,对物资进行大类、中类、小类、品种、规格、特殊说明、序号等编码。,最后形成纪纲的。2.3.2物料清单(BOM)物料清单(BOM)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描述性文件,表示成品、副产品、中间产品、原材料和能源、动力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钢铁产品的特点、原材料的供应和多样性以及ERP系统的要求,采用普通物料清单和计划物料清单,主要包括成品编码、部门编码、消耗材料编码和单耗、副产品编码和产量、备选物料清单等主要项目,并将各工序的控制参数编码到系统中,方便查询。在确定物料清单时,技术管理部在原有生产配方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消耗的物料品种和类别,结合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充分研究,按照成本中心的划分在系统中建立清单,定义备选清单解决同一产品的多厂生产,为各分厂(成本中心)的产品建立单独的BOM清单, 并把原材料、半成品、副产品、燃料、能源、动力等作为组成部分的直接生产消耗挂入清单,从而形成初始。 系统经过测试和上线运行后,经过验证和修改,使其适用于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需要注意的是,BOM是一种动态管理。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市场原材料供应的变化,系统中的物料清单需要不断地添加、修改和不断完善。2.3.3工艺路线工艺路线主要描述实际加工生产物料的工艺顺序,各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时间定额和标准消耗率。它应该与物料清单有1: 1的关系。2.3.4质量标准为了实现ERP质量管理集成的优势,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控制的响应速度,采用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将质量标准编码到系统中,另一种是将文本性质的标准文档作为附件挂入系统,以标准号作为检索条件,最终形成整个企业运行的质量标准库。【下一步】仓库管理是企业物料管理的核心,分厂的仓库是针对不同的核算科目设置的。根据WIP模块的实施要求,统一物流和资金流的思想,并考虑成本核算的要求,设置了原材料仓库、能源动力仓库、半成品仓库、副产品仓库和成品仓库。同时,仓库按其性质分为实仓和虚仓。数据库管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实施ERP的关键,所以必须做好数据库的静态和动态管理。2.4生产管理2.4.1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分为查看任务、检查任务需求、下达任务、完成后入库、出厂。2.4.2系统生产数据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及时检查和清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必须有精通业务和IT技能的专职人员检查整个系统日常业务运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负责相关操作流程的及时改进和修正以及业务系统整体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同时确保系统运行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生产管理系统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生产线,这对车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间管理是否规范,能否及时向其他业务部门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在生产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系统上线之前,必须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生产信息传输流程,信息记录和系统录入人员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操作规范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及时清理垃圾数据和错误数据,尽量减少对系统、会计、管理和决策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好这些信息,真正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与否的另一个标志。ERP系统全面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一套动态监测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系统,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由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进行设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就意味着ERP系统的应用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3实施效果(1)济钢制造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已初步实现。信息反映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查询生产报表的目的。(2)加快了济钢制造业务流程的职能重组步伐。ERP生产制造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加快了济钢生产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有效性,扩大了各生产环节之间的信息覆盖和交流,为济钢生产经营信息的实时处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从而快速有效地做出决策。(3)初步实现了生产计划由二级计划管理向一级计划管理的转变,降低了计划管理层次,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了计划精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保证供应、减少积压和浪费创造了条件。(4)建立和完善了济钢标准数据库,为济钢的进一步发展和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数据平台。(5)精益生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用精益生产改造生产系统是生产和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ERP制造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将精益生产的理念引入到生产管理系统中,其目标是通过精益生产的实施,使管理系统运行更加顺畅。比如,以前的库存和成本管理只是具体到钢种,而在ERP制造系统中,不仅要求钢种,还细化到具体规格。同时,日常数据每天录入ERP系统,为实现日常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4结论4.1 ERP制造系统是一种管理思想,是一种管理工具,是一种管理技术手段。要以ERP制造系统为载体,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落实到生产过程中。4.2 ERP实施成功的关键是做好数据库管理。4.3 ERP制造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各级生产经理的支持,尤其是自上而下各单位的一把手。4.4建立系统绩效监控体系,建立企业持续进行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的机制。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