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工业制钛的反应(钛的工业品位)

工业制钛的反应(钛的工业品位)

工业制钛的反应(钛的工业品位) 钛工业的形势和任务。中国钛工业概况中国钛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8年,在抚顺建立了海绵钛生产车间。1960年在沈阳建立了第一个钛加工车间,1964年钛开始应用于航空空行业。1965年在遵义、宝鸡建立了专业的钛生产厂,1970年制定了钛材部颁标准。1972年,钛材料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了钛的民用推广。1983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钛应用与推广会议。 钛的产量在1985年达到1000吨,在90年代达到2000吨。 到2001年,我国海绵钛达到2500吨左右,钛材产量近4000吨。 经过47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钛选矿、冶炼、加工、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以及钛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应用两大完整的工业体系。 国家标准中列出的钛合金牌号有54个。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钛生产国之一。 我国已生产约3万吨钛材,这种新型优质材料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钛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钛资源丰富,但钛矿品位低,选冶困难,成本高。 中国钛资源丰富,Ti02总储量达9亿多吨,居世界第一。 钛矿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省。 1995年,江苏省东海县发现了一处大型富钛矿。 攀枝花是世界著名的钛矿产地。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可开采的二氧化钛储量约为1亿吨。 矿产资源也比较集中,这是发展钛工业的有利条件。 但与世界主要钛矿产区相比,我国天然金红石资源较少,易于开发利用的砂矿较少。 钛矿多为钛钒铁共生矿,Ti02品位低,CaO和MgO含量高,选冶难度大,选冶初期成本高。 2.钛生产体系完整,但整体规模较小,钛供不应求。扩大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完整钛生产体系的国家,形成了钛精矿、钛白、海绵钛、钛加工材、钛铸件、钛粉冶金、钛装备制造的完整生产体系。有相应的攀枝花钛公司、遵义钛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上海舞钢公司、南京宝色钛业有限公司等钛骨干企业。 已形成年产40万吨钛精矿、3700吨海绵钛、3000多吨钛材和1000多吨/年钛铸件、钛粉和钛装备的生产能力。 然而,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相比,中国钛的总体规模较小,仅相当于美国5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世界海绵钛产能11万吨,产量7万吨;加工钛材产能约23万吨。从1985年到2001年的7年间,钛材年均产量为5万吨。 苏联解体,失去第一钛工业国家地位后,形成了“三大国(美、日、俄)一小国(中国家)”的新格局。美、日、俄三足鼎立,约占世界钛总产量的95%。 多年来,我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能和产量都在3000吨/年以下,落后几个数量级,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 ~ 5%。 这种情况与中国作为世界钢铁大国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的钛/钢比和钛/有色金属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两年来,我国钛生产取得了很大进展。 据全国钛办最新统计,2001年,我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分别接近2500吨和4000吨,但需求仍供不应求。钛的进口量不断扩大,钛和海绵钛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2000多吨。 我国钛的规模小还体现在骨干企业上。 国际公认的基本经济规模是海绵钛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美国、日本、俄罗斯海绵钛厂现有产能在1万吨/年以上。 中国曾经有13家海绵钛厂,现在只剩下遵义钛厂和抚顺钛厂,这也证明了小厂没有生存能力。 遵义钛厂于2001年进行了技改,扩建了氯化系统和还原蒸馏系统,使年生产能力从2000吨提高到3000吨,与经济规模仍相差甚远。 为此,国家批准遵义钛厂实施“5000吨海绵钛现代生产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究”、“8吨/炉还原蒸馏联合法技术及装备研究”、“钛厂环境治理研究”等计划,以扩大产能,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3.长期发展相对稳定,开始从缓慢增长转向快速增长。 为什么2001年中国钛工业实现了30%左右的增长?这种趋势能持续下去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钛的快速发展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1)国家经济实力增强,选择价格较高的优质材料的倾向增强。从军用到民用,钛材需求旺盛,有稳定的内需背景;(2)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部分产品的大量出口(如钛球头、钛手表、钛眼镜架等。)刺激了对钛的需求;(3)钛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初见成效;(4)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向科技企业转化,直接参与钛工业发展;(5)全国各地新的民营钛企业不断涌现,推动了钛产能的扩大和钛的应用推广。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大量廉价钛原料的进口、国内人才加速流动、钛加工技术的扩散和普及有关。 在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钛工业的投入。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5~10年,中国钛工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下一篇】4。科技进步显著,但差距仍然很大。 我国钛工业没有引进成套技术,起点比较低。 通过仿制和创造,我国已有航空空、舰船、耐腐蚀等三大钛合金系列、几十个合金牌号。通过自主开发和单机引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先进的设备。 “宝钛”部分品种已获美国波音公司、英国劳斯莱斯公司、法国宇航等各大船空公司认证,海绵钛、钛材、钛精密铸件、钛板等。已经出口,部分shipping 空厂家还可以承接国外钛shipping 空件的生产。 然而,与先进的钛工业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上还有很大差距。 比如,由于一些大型加工设备或工装不配套,一些重要钛材不全,无法生产大型钛卷和薄壁钛焊管。核电站和沿海电站用的钛管大部分是进口的,钛型材基本都是空白色。航空用大型精密锻件空与舰船用宽厚板无论是尺寸规格还是组织性能的均匀性都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先进的冶炼设备(如冷底炉)、加工设备(如大型快锻机)和无损检测设备也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在外观质量、批次稳定性、成本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后,中国钛工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保住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加入WTO后,钛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新机遇 一是国内钛市场的扩张 入世后,中国稳定的社会、良好的工业基础、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和日益优化的投资创业环境,将促使跨国公司涌入,促进中国产业升级,从而导致钛市场的扩大。二是钛骨干生产企业的重组改制 入世前后,遵义钛厂改制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上海第五钢铁公司并入上海宝钢集团,攀枝花钢铁公司成立攀枝花钛业公司。 这四家钛骨干企业的改革将有利于金融资本与钛产业的结合,有利于企业以更加开放和全球化的视野经营企业,做大做强,为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准备条件。第三,有利于我们的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有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稳定的贸易环境,这将为我们的海绵钛、钛材和钛设备进入欧美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开拓拉美市场、东南亚市场和中东市场。第四,有利于技术进步。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钛工业将与国际相关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将有助于消除技术封锁,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冶炼、加工和应用技术及设备,促进中国钛新材料的发展和钛工业的技术进步。第五,有利于外商在华投资;第六,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带来的机遇。 2.挑战 (1)市场中的挑战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相关承诺如下:降低钛关税,海绵钛和钛锭最惠国税率为5%,加工钛材为8%,比过去降低两个百分点;2005年前取消亏损企业补贴;减少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采用相同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三年内,所有企业享有同等进出口贸易权:非歧视性条款在生产、经营、运输、能源、基础电信等生产要素方面,为外国人、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与国民和国内企业同等的待遇;提高透明度 这些承诺都是开放市场的承诺。 面对比中国规模更大,比我们先进的美日俄技术更强的钛产业,兑现这些承诺无疑会减少国家对钛产业的保护。独联体的海绵钛和钛材、美国和日本的钛材和钛设备可能大量进入中国,冲击国内市场,中国钛工业必须提高竞争力。 (2)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钛的发展主要采取跟踪模仿的策略,缺乏原始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有些商品(如高尔夫球头)仅通过日本或台湾省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如果钛产品发展到大规模商业化和大规模出口的阶段,就会受到专利权和商标法的限制,影响行业的发展。 (3)人才挑战 【下一篇】二。任务与对策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钛工业做大做强,努力成为世界钛工业强国。 目前,遵义钛厂、抚顺钛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上海第五钢铁公司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力争在5-10年内,在国内实现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万吨产能。钛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有较大的出口,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 1.大力支持钛工业重组改制,加快改革步伐。 扶持民族钛产业,不能采用传统的补贴让利方式,而要推进企业制度结构调整,实现企业投资者多元化、股份制,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筹集发展资金,正确选择技术改造项目,用好发展资金,搞好管理,练好内功,使国有骨干钛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做大做强,使小钛企业专精做强,充满生机和活力,打造我国强大的钛产业联盟。 2.学习和掌握WIO规则,增强企业适应能力。 要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WTO知识和规则的培训;分析WTO案例,针对具体问题逐步提出对策;要促进观念的转变,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意识,使经营者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路面对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以法为本,使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循国际惯例,符合WTO规则,严格执行公司法和各项法律法规。 3.加强钛的开发和应用,扩大钛市场。 钛的应用和推广应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要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组织力量测试各种基础数据,提供充分的钛应用技术数据,使设计者和使用者充分了解钛,消除了解钛应用的障碍。有效解决成型、加工、焊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钛与其他金属材料连接的工艺方法、系统腐蚀等相关技术问题。 鼓励钛应用和开发的技术创新;推动钛尽快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大型项目中发挥作用,开拓大市场。 4.应努力促进钛工业的技术进步。 降低钛材成本是技术进步的主题。 要重视影响钛工业发展的重大和长远问题的研究,加大对民用钛材料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企业、研究所、大学、信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推动钛工业的技术进步。 5.充分发挥钛工业分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规章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协调本行业与相关行业、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平行企业之间的关系。 维护行业和企业权益,协调我国钛产业发展规划和对外经营活动,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竞争。 及时向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6.进一步鼓励我国钛产品出口,打击走私。 2000年,国家将部分钛产品(海绵钛、钛丝、钛板)列入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鼓励出口。 如果出口潜力大的钛管、棒、锻件、铸件和设备能适时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将促进出口。 我们还应该采取适当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商品检验、反倾销措施和打击走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钴矿资源分布(钴矿工业品位)

上一篇:关于钛的介绍(钛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