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侵入岩产状图示(层状侵入岩)

侵入岩产状图示(层状侵入岩)

侵入岩产状图示(层状侵入岩) 侵入岩剖面的测量

岩石剖面测量是岩体关键解剖典型调查的重要方法。最能反映侵入岩的特征。侵入岩体的产状和形态,侵入岩体的内部结构,接触晕,岩体与围岩的接触性质和关系,岩体的时代都要通过剖面测量来解决。通过对岩石剖面的详细取样,进行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学研究,进而研究岩体的成矿特异性、形成机制和成因。

一、岩石剖面测量方法

1.岩体剖面应在垂直于岩体内部结构元素方向的最佳暴露断面(如铁路、公路和运河通过的断面)进行测量。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岩体,当大型岩体或岩体的内部结构等对称时,应测量两个相互垂直的岩体剖面(断面)。

2.为了选取好的剖面,在测绘前,要收集前人的成果(包括1/5000区域调查的1/20万地质图和其他有关矿床、产状的资料),了解接触带、接触蚀变晕、侵入期和岩体内相界断层、裂隙构造单元的概况。

3.剖面应穿过整个岩体,包括接触蚀变岩晕和一部分未蚀变围岩,这对研究岩体接触带性质、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形成机制和成因极其重要。

4.岩石剖面图可与施工图同比例,内容过多无法表达时可放大比例。一般在测量剖面图时,直接用卷尺测量,或一步一步目测距离,或在施工图上画出与剖面线平行的地形剖面图,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每一项测量内容。接触关系、岩体内部结构、捕虏体、鬼影体、断裂带、构造裂隙、矿化蚀变带等重要地质现象。可以辅以大尺度的素描和照片。

二。内容和要求

1.确定岩体接触面的形状(平坦、波状、块状、锯齿状、岩石状和穿透层理)和性质(侵入性、覆盖性和结构性)。上述关于接触带的信息对于确定入侵的发生非常重要。根据岩体与围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1)完整的基岩、层状岩石、岩盘、岩盆和鞍状岩体,对围岩结构无明显破坏。

(2)不整合面、基岩等岩体、岩石应变、漏斗状岩盘、岩壁和贯穿围岩结构的炸药岩筒。

2.根据岩体与地层、岩体与岩体的接触关系,确定岩体侵入期。这里应特别注意由不同侵入体形成的复杂岩体。对于同一时期的岩浆,可能有多次活跃的侵入。因此,应注意区分“初始侵入期”、“主要侵入期”和“补充侵入期”,并明确标明它们的界限。

3.划分侵入岩相,每个岩体一般可分为若干相。岩相主要表现在构造上。有时候也体现在作文上。一般可分为内相(主要是粗粒等。)、过渡相(主要是斑块样的中等晶粒)和边缘接触带相(主要是细晶粒)。事实上,边缘接触带还应包括外接触带中附着的小岩体。应注意观察边缘接触带的冷凝带、混合岩和捕虏体。凝结带的宽度和狭窄程度可以指示岩体的形成深度。凝结带宽度越小,岩体形成深度越深。在地层较深的情况下,不存在凝结带。混合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分不均匀,大量的捕虏体完全或部分转化,广泛的斑岩结构。在岩相的调查和划分中,要注意区分混合岩、捕虏体、残留体和阴影体,并做一些草图。因为他们的起因不同。

4.岩体原生结构的测量。原生构造是指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节理裂隙。

(1)初生流动结构,包括初生条状结构、粗糙表面结构和流线结构。原生带状构造是由不同成分的岩石逐层交替产生的,应与结晶型和穿透型岩石相区别。原生带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可以用与岩层相同的方法测量。当板状矿物(主要是长石和白云石状颗粒)以定向方式排列时,就会产生粗糙面(平行面)结构。如果粗糙面结构明显,岩石将具有片麻状外观。为了获得统计数据,应在同一露头上多次(约100次)测量平行面结构。流线结构是由狭窄的针状、柱状晶体、纺锤形和带状异常以及单个矿体形成的狭窄堆积物造成的。陡直的线性流动结构常见于岩筒和岩体中,平缓的流线往往形成于平缓的穹丘或隆起中。流线的出现是在平行于流动层的平面上测量的,方法类似于在横截面上测量划痕的出现。

在暴露不良、接触带直接观测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走向结构解决侵入体接触面形状的问题。

(2)原生节理裂隙的标志是岩石没有沿裂隙错动,没有滑动面、破碎带和破碎带。原生节理裂隙与原生定向构造密切相关。根据与流动层的关系可确定主要断裂系统,分为:①垂直于流线的横向陡裂缝(Q节理);②与流线走向一致的纵向陡裂隙(S节理);③平行或几乎平行于层面的缓倾斜层状裂缝(L节理)。对于一些定向构造不发育的岩体,可以固定距离测量原生裂隙,在一平方米露头上测量每组原生裂隙,并作出原生裂隙玫瑰图。

5.观察与岩体有成因关系的脉岩。所谓成因联系是指:①脉岩的时代介于最后一次侵入期的岩石和高温应时脉之间;②岩脉产于原生节理裂隙中;③脉岩的物质成分与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应确定岩脉的主要走向、倾角和厚度,并注意岩脉的分布规律。

伟晶岩应详细研究。岩体形成深度越深,侵入体范围外出现的伟晶岩体越多,尤其是脉状和透镜状伟晶岩体。注意伟晶岩(岩浆伟晶岩、气成伟晶岩、花岗岩化或变质分异形成的伟晶岩)的分带和成因类型,与其他脉体的关系,特别是与细粒岩和应时脉的关系(二者往往都是伟晶岩的分支)。

6、应查明接触晕的宽度、接触晕的主要岩石、接触晕分带。晕的这些特征受控于岩浆的成分和温度、岩浆中挥发性组分的含量、侵入体的形状和大小、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等。

应区分两种变质作用:一种是等化学(热接触)变质作用,在等化学矿物结晶转化过程中,围岩可变为角闪石,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可划分接触变质相,如斜长石-绿帘石-角闪石、角闪石-角闪石、辉石-角闪石、透钙磷石相(从低温到高温)。另一种是非均质化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产生砂岩、英安岩、刚玉斜长石、碱性片岩、斜长石、长英质等各种交代岩。与热变质作用不同,交代蚀变岩不能在岩体周围形成连续的蚀变晕,只能沿构造薄弱带(断裂、破碎和挤压带,不同岩性岩石间的接触晕)延伸。蚀变岩分布不规则,交代岩结构特征不稳定,矿物成分不均衡,除新矿物外还有残余矿物。在对不同的交代蚀变岩进行分类时,应充分重视伴生矿化资料的收集。如矽卡岩与磁铁矿、白钨矿、铜及多金属矿共生,云英岩与锡、钨、钼、铍矿共生,黄铁矿细粒岩与金矿共生。

7.岩体形成后结构变化的观测。判断岩体是否经历过褶皱变化是很容易的,只有通过对岩体内部原有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的详细观察,才能判断其他岩体的褶皱变化。应根据地质构造调查方法查明岩体变化,并查明裂隙的力学性质,以了解其分布空和大小,并注意被后期岩壁充填的情况。此外,还应注意与原始裂隙结构的区别。

8.岩石剖面取样。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岩体研究的深度,应该引起重视。剖面上要对不同岩相、接触变质岩和不同时期的重要岩脉取样,以获得各种岩石的定性和定量资料。但应注意区分原生和次生,对局部变化的特殊岩性不应采用大量样品,忽略代表性岩石的取样。主要代表性岩样应均匀分布。样品本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析和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各种样品要保持非常新鲜,不合格的样品不能灌装。样品包括同位素年龄(K-Ar法、U-Pb法、Rb-Sr法)、硅酸盐(分析项目应齐全,包括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CO2、F、CI、H2O+、SO3),采集上述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对比。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刚果金矿业(刚果金矿产资源概况)

上一篇:矿产资源补偿费属于什么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