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和特点
概念
岩浆:含一定量金属和挥发性成分的硅酸岩熔融。
岩浆矿床:分散在各种岩浆中的成矿物质经分异结晶堆积而成的矿床。
(2)特点
1.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2.矿体主要产于岩浆岩的母岩中。
3.一般来说,浸染状矿体与母岩呈浙转或快速过渡关系;穿透矿体与母岩的界线清晰。
4.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基本相同,有用矿物明显富集。
5.成矿温度普遍较高。
第二,形成的地质条件
1.岩浆条件
这是第一个条件,岩浆类型决定矿床类型。岩浆矿床具有成矿特异性。例如,钻石主要与金伯利岩有关。
2.构造条件
构造环境决定了岩浆岩的类型,从而决定了矿床的类型。比如,金刚石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3.岩浆的挥发作用。
岩浆中挥发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成矿组分的迁移和富集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挥发组分也称为矿化剂。一般来说,在岩浆分异初期,挥发分的作用并不显著,但随着岩浆冷却结晶,岩浆中矿化剂的含量相对增加,其作用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4.同化作用
在岩浆形成和向上运移的过程中,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片)往往被熔融或溶解,从而改变了岩浆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被称为污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围岩的同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岩浆的成分,也影响了成矿组分的分异和聚集能力。随着岩浆成分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矿床。
5.岩浆的多期次、多次侵入控制了成矿作用。
岩浆作用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多阶段的活动。而且从成矿角度来看,岩浆越高级,成矿越有利。
三。岩浆矿床类型
1.岩浆分异与岩浆层积矿床
岩浆中的矿物依次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分异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
由结晶分异作用引起的矿物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层积矿床。结晶早期形成的矿床主要是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床。晚期岩浆(残余岩浆)主要形成脉状钒钛磁铁矿和铬铁矿。
2.岩浆熔离和岩浆熔离矿床。
它是一种温度较高的均匀岩浆熔体。当温度和压力降低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溶的熔体,称为岩浆熔融。
岩浆熔融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融矿床。如基性岩中的硫化铜镍矿床。
3.岩浆喷发和岩浆喷发矿床
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的岩浆通过爆炸到达地表,称为岩浆爆炸,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爆炸矿床。它是一个主要产于金伯利岩桶中的金刚石矿床。
四。可供勘探和开采的矿床
在岩浆矿床中,中国最重要的是产于非层状镁铁质岩石中的透入型钒钛磁铁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河北大庙钒钛磁铁矿等)。),约占中国铁矿石储量的15%;镁铁和超镁铁杂岩(甘肃金川、吉林红旗岭、四川利马河等)中的铜、镍(铂)硫化物矿床。);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山东蒙阴)
目前很多矿权都是围绕岩浆岩矿床开发的,尤其是前一阶段的超贫磁铁矿,对矿权申办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