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龙游县气象概况(龙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龙游县气象概况(龙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龙游县气象概况(龙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龙游县地质灾害现状、特点及防治对策

介绍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随着龙游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游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近年来,龙游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监测、治理、预警和预防工作,制定了地质灾害预防预案和汛期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案,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一)现状的特点

截至2008年7月,龙游县已发现地质灾害和隐患157处。灾害有四种类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以滑坡地质灾害为主,有102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5%,其次是崩塌25处,占16%,泥石流24处,占15%,地面崩塌6处,占4%。从规模上看,小型地质灾害153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7.5%,中型4起,占2.5%/。从地理分布上看,以陇右南部山区为主,有129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2.05%,大范围、重特大地质灾害点基本分布在此。贝隆地区占10.25%,陇中地区占7.7%。稳定性好的灾点41个,稳定性差的灾点27个,稳定性差的灾点89个。一般危险源133个,占84.7%,重大危险源24个,占15.3%。根据以上统计,龙游县地质灾害具有点多、规模小、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区)、稳定性差、危害程度低的特点。

(2)原因

据调查,龙游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受地质环境条件(如岩性、构造、坡度、坡向、植被等)的影响。),而且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环境条件的恶化,在遇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据统计,龙游县157处地质灾害中,85%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表现为:

第二,人类工程活动

(1)边坡不合理开挖:由于筑路、建房、采石等原因,开挖出来的边坡破坏了边坡的自然平衡,往往使一些本身稳定的边坡成为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失去了坡下岩土的支撑作用,导致边坡失稳滑动,如林峰村燕山滑坡。据统计,有100处滑坡发生在建房的路堑边坡,16处滑坡发生在公路路堑边坡,10处为矿山开发。

(2)坡后荷载:主要发生在削坡建房后,紧接着坡后建房,造成坡后荷载引起的滑坡。据统计,有六个地方。如溪口镇下冷水滑坡,由于坡后加载,2000年6月8日暴雨(101.4mm)后发生800m3滑坡隐患。

(3)植被破坏:由于山区可利用的土地较少,为发展生产而进行的人工开荒或把原有的坡地改造成经济林或季节性耕作,使表层土壤变得疏松,破坏了原有的良好的土壤固结和防止降水快速入渗的功能,促使降雨加剧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侵蚀和坡面的破坏,以及地表水入渗引起的坡面失稳。如大界乡新曹村新山泥石流沟,由于梯田的开垦,形成了大量陡坡耕地,植被被大量破坏,岩土裸露,成为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龙游县的五条泥石流沟,以及土地开垦也是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4)矿山开发

主要发生在硫铁矿区和煤矿区,矿区地面塌陷是地下开采造成的,如溪口牛角湾。另外,由于石料的开采,容易形成塌陷隐患,比如白鹤山公路沿线的塌陷隐患。

三。降雨条件

降雨是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以滑坡为例,龙游绝大多数的地质灾害都与降雨有关,尤其是持续降雨或暴雨。在2007年6月10日至2007年6月18日的持续降雨过程中,通过对黄泥坑、金村、横山等39个雨量站的统计,最大累计雨量达到201.5毫米,引发了马溪畈至程序村公路塌方、社堂里自然村公路沿线滑坡、江秀华家房屋沿线滑坡等多起新的地质灾害,都是由于这次持续降雨。比如灵山坑的芝浦滑坡,就是1992年7月3日的暴雨。布坑口雨量站数据显示,暴雨量为107.2mm,次日(7月4日)整体下降,量约为1.2×104m3。与山体滑坡不同,暴雨是引发泥石流的必要条件。如1992年7月3日射阳乡源头村暴雨(莲下桥雨量站暴雨量105.8mm)引发泥石流,泥石流累计量达12×104m3。

四。地质灾害

对策由于龙游县的经济条件、防灾水平等因素,不可能全方位防治所有的地质灾害,更不可能同时根除所有的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长期、广泛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防治方案的比较、防治措施的制定等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龙游县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社会应急发展情况,建立了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主,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为辅,以搬迁工程和治理工程为补充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一)建立群防群治网络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工作责任制,覆盖高、中度地质灾害区和有灾点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实预警监测责任。对纳入群测群防的灾害隐患点,要逐点落实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选择适宜的监测手段和方法,逐点记录建立监测技术档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和培训当地监测人员,掌握相关监测要求,及时收集、汇总和上报相关监测信息。监控中发现异常情况和险情时,应按规定及时上报。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灾害点的动态变化、发展态势和险情,调整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卡,告知群众灾害诱发因素、潜在危险、预警信号、疏散路线、报警电话等。,让群众心中有数。

(二)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龙游县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加强与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预报技术和方法,进一步规范预报预警程序。积极开展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科技研究,初步确定重大泥石流隐患谷临界降雨量,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修订预报标准,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借助更加精准的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汛期特别是严重灾害性天气情况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监测、快速评估和及时预警,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搬迁项目

对那些稳定性差、治理技术难度大、经济不合理、治理成本远高于搬迁成本、自然环境恶劣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灾害点,实施搬迁避让工程,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目前,龙游县已成功开展了庙下乡陈村、大街乡井塘地、溪口镇新曹、和田、燕山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搬迁工程。

(4)治理项目

对规模大、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工程治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龙游县已成功治理龙洲街道官滩村龙山崩塌、罗家镇岭根村滑坡、石门坎滑坡等多起地质灾害。通过省部级立项和地方集资的努力,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陇县地质灾害具有点多、规模小、分布集中、稳定性差、危害程度低的特点,成因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龙游县社会经济发展实力,提出了以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为主,搬迁工程和治理工程为辅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区(金川公司二矿区)

上一篇:盐酸羟胺制备肟(对苯醌二肟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