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国终于迎来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时代。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销售价格的不断降低,家用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越来越受到中高收入人群的欢迎。日本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也面临着汽车消费与环境、能源和交通的矛盾。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1.日本汽车拥有和生产概况
2005年3月底,日本总人口为1.27亿,四轮机动车(不包括两轮摩托车)保有量为7465.6万辆(2004年底),其中汽车为5599.4万辆,占总数的75%。家用汽车5502万辆,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110.4辆(2004年3月底)。2004年机动车(不含两轮摩托车)新上牌量585.3万辆,其中排气量660CC以下轻型机动车189.1万辆。
2004年日本四轮机动车产量比上年增长2.2%,达到1051.2万辆,已连续三年增长,其中轿车产量增长2.9%,达到872万辆,占总量的82.9%。2004年四轮机动车出口增长4.2%,达到495.8万辆,连续三年增长。进口车总销量27.4万辆,下降2.5%,四年来首次下降,其中进口车27万辆。进口两轮摩托车48.6万辆,下降13.7%。
二。日本汽车工业概况及政策演变
(1)汽车工业概述
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发展以来,其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一直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02年,汽车行业的就业人数约为491万人,占日本总就业人数的10%。汽车制造企业产值达43.2万亿日元,占制造业总产值269.4万亿日元的16%。2004年汽车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8670亿日元,占制造业总额39127亿日元的22.2%。研发支出为17899亿日元,占制造业总额10320亿日元的17.8%。
(2)产业政策的演变
1961年,日本实施商用车和两轮摩托车进口自由化政策;1971年实施汽车资本自由化政策,允许民间和外资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空气污染为主的公害日益严重。1967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并于1973年出台了《汽车尾气排放规定》,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紧迫性。1979年,日本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在全社会推广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对汽车实行燃料费用管制。日本于1997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汽车再利用法》于2002年颁布,2005年1月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汽车所有人、汽车相关商家、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进口商的详细责任和义务,目的是降低二手车的垃圾率,防止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纵观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变迁,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以来,节能环保一直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最基本要素。所以日本的汽车在节能环保技术上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基于此,日系车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在世界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三。日本的汽车消费和再利用
如前所述,日本在成为汽车生产大国的同时,已经实现了汽车进入家庭时代。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个人消费能力的增长,汽车已经从高档奢侈品发展成为普通的家庭消费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消费金融和发达的二手车市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如今,日本的汽车消费金融业相当发达。消费者可以在汽车购买、保养、车辆检测和维修、购买汽车配件、学车等各个环节申请贷款。目前除了商业银行,还有商业保险机构、信用金库、汽车制造企业专项贷款、政府特许企业等等。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贷款条件不一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用状况进行选择。据了解,日本消费者在购车时经常使用贷款。
(2)日本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手车流通市场。目前二手车店铺约8万家,2003年销量约820万辆,其中70%通过70家拍卖行交易。日本的二手车流通体系是在90年代初建立并逐步完善的。这一制度的内容包括:根据中小企业政策,政府指定符合《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的企业,支持企业参与二手车流通;建立分期付款销售制度和产品责任咨询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公平交易规则,实施评估师标识制度,对二手车销售店实施资质认证,提高二手车卖家的商业信用;完善二手车检测维修制度和评估价格公开制度,监管汽车里程表,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本的二手车拍卖是由最先进的电脑系统完成的。现在拍卖行每小时能完成400辆车的拍卖,日成交3000多辆。
(3)汽车消费的差别税率制度。日本的汽车税制创立于1954年。此后,随着税目的不断增加,目前共有九个税目,分别是:消费税、汽车购置税、汽车重量税、汽车税、轻型车税、燃油税、地方公路税、柴油交易税、油气税,其中大部分税目都要由消费者自己缴纳。汽车税是目前日本重要的财源之一。在2005年的财政预算中,汽车消费者的总税负已经达到全国税收总额的11.3%,为9.11万亿日元。
为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日本政府对汽车消费税项目中的重量税、汽车税和轻型汽车税实行不同的税率。此外,它还给予符合或低于2010年汽车燃料成本标准的消费者汽车税和汽车购置税减税。
(4)汽车再利用系统。目前日本每年约有400万辆汽车报废,其中约17万辆为非法废弃,报废汽车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提高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填埋处理率,有效处理汽车氟利昂和安全气囊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促使日本于2002年7月颁布了《汽车回收法》。目前,这部法律已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其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95%的车辆整体回收率,而目前的回收率为车重的80%。
四。克服汽车带来的交通问题
汽车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道路交通问题。日本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经历了汽车制造工业化和汽车消费社会化的过程,也遇到了汽车数量膨胀、交通设施滞后、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等社会问题。这种情况在1970-1980年尤为严重。1990年以来,随着日本政府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法规,城市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措施主要包括:
(1)建立立体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目前,东京、大阪、横滨等大城市都在市内建立了由城市地铁和高速公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以保证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自由选择和流动性。
(2)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消除道路瓶颈。为了扩大交通容量,将在市区增加环形和放射形道路设施。交通路口、有轨电车路口以及市区通行能力小的狭窄路段最容易成为交通瓶颈。而日本通过实现立体交叉,合理划分车道,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3)科学管理交通流量。在交通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既要尊重人们的交通需求,又要保证交通的畅通,因此有必要实施交通流量管理。为此,日本提倡多人乘坐同一辆车,推行通勤时间和休息日的差异化,以分散交通高峰区间。在物流方面,通过改善物流基地的合理布局,增强物流的集约化,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4)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应对。为了建立满足人们需求的高效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日本将公路交通与航空空、海运、水运、铁路等相协调。统筹建立全面高效的交通网络。比如加强干线路网与交通基地(空港口、码头、车站、地铁站)的合理联系,停车场、公交站点的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