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

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

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 某县茶棚银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茶棚银矿是20世纪90年代由华北地勘局519队在华北地台北缘发现的独立银矿。由于该区位于冀北坝上地区,受第四纪风积砂覆盖厚、出露岩石风化强烈的特殊地质地理景观影响,地表地质找矿工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自2004年以来,在“以地表地质评价为基础,以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要手段,以钻探工程验证为最终目的”的总体找矿思路指导下,该区开展了包括激电中梯测量、连续电导率(EH4)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钻探工程验证等传统和现代方法在内的新一轮找矿工作,在深部发现了一个厚而低品位的工业银矿体。

1.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茶阴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与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牛圈银矿床处于同一构造背景,属于华北地台北缘多金属成矿带范畴。华北地台北缘东段独特的地质演化历史,造就了该区特殊的成矿地质背景。

自太古宙末以来,该区一直处于长期隆升期,导致寒武纪至三叠纪地层缺失,其特征是在太古宙结晶基底丹塔子群变质岩系的基础上,叠加了大量北东向分布的陆相霍山断陷盆地,形成了一套复杂多样的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系。据曾恒荣研究,丹塔子群地层具有较高的成矿元素含量,而丹塔子群在地壳深部挤压条件下再溶解形成的张家口群火山岩系继承了前者较高的成矿元素含量,尤其是银,在丹塔子群深变质岩系和张家口群火山岩系中分别富集了7.05倍和5.04倍,初步构成了该区银矿的矿源岩和矿源层。

从构造发育的差异性分析,该区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断陷盆地、岩浆岩带和深大断裂。茶棚银矿床与大滩断陷、上黄旗-五龙沟深大断裂及受上黄旗-五龙沟深大断裂控制的上黄旗岩浆岩带密切相关。茶棚位于大滩断陷与上黄旗岩浆岩的过渡地带。区域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从五台、吕梁发育至中生代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中深-浅-超浅中酸性侵入岩体。成矿元素含量也较高,为该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源。

二。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一)矿区景观地质特征

茶棚矿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坝上草原向山区过渡地带,北邻丰宁坝上草原(内蒙古草原的南延),南临燕山山脉。是半草原半山区地质景观。地形相对高差小,山体平缓。侵蚀中等,水系不发育,河谷开阔平坦。常年风力大,沟谷及平坦山顶风成沙厚度大,导致矿区中北部一带第四系广泛出露。特别是区内1号主脉自北向南位于矿区中部的茶棚-外沟门沟两侧,其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地表沟探或浅井工程难以挖至基岩。即使有些地段挖到基岩,由于风化和淋失,品位也扭曲了。这种特殊的景观地质特征给该区的地表地质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以物探为主要手段,以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的优势相对明显。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主要地层单位为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少量下白垩统亚鞍山玢岩零星分布。张家口组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岩火山角砾岩、含砾结晶凝灰岩、结晶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等。,其他岩性较分散。在本区主要岩性中,凝灰质岩石中的银含量为0.48× 10-6,流纹岩中的银含量为0.11×10-6,这与本区银矿体主要赋存于凝灰质地层中的事实相一致。

本区岩浆岩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地表分布较少,多产于矿脉和隐伏岩枝(植物)中。岩浆岩的岩性有副鞍山玢岩、角闪石玢岩(作为隐伏岩的一个分支出现,仅见于ZK24-2孔的富银矿体上部)、球状流纹斑岩(呈南北向脉状出现)、石英斑岩等。其中,石英斑岩与银矿床关系密切。

见于石英斑岩中ZK24-3钻孔深部,呈岩枝状产出,岩石破碎、断裂。出露位置相当于I构造蚀变带的底部,斜厚44.20米,岩石结构呈斑状、碎裂状,斑岩为应时和正长石,基质由颗粒应时、正长石和黄铁矿组成。岩石虽破碎强烈,但碎块间相互位移不明显,可拼接在一起,初步显示隐爆角砾岩的特征。此外,石英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的侧部和顶部均有塌陷和崩塌角砾岩,表明该区存在一套隐爆角砾岩(石英斑岩推测为隐爆角砾岩顶部),银矿化与隐爆角砾岩密切相关。

本区构造以断层为主,从分布方向可分为NE、NW和近SN三组。近SN最大,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近南北向断层由两个相距500多米的近平行断层组成。其中1号构造破碎带地表断续出露约3000m,平面平缓起伏,总体走向近SN,倾角变化较大,由北向南,由地表向深部倾角由陡变缓,一般北部850°,南部700°,深部580° ~ 650°。构造带的出露宽度也变化很大,南线44段最宽宽度超过150 m,北线8段狭窄区域仅10余m。2号构造破碎带位于外沟门-茶蓬大沟东侧,与1号构造破碎带几乎平行。地表断续长500米,宽40米,下盘充填应时斑岩脉。

(3)蚀变矿化带和矿体特征

茶棚矿区目前有ⅰ、ⅱ两个蚀变矿化带,其中ⅰ蚀变矿化带规模大、矿化强度高,代表了该区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

变更区I位于勘测区域的中部,北起3号线,南至58号线。间歇性地表暴露长3.1公里,宽20 ~ 100米,共50 ~ 3400处。向东倾斜,浅部陡倾角700 ~ 850,深部缓倾角580 ~ 650。其中,蚀变带中部24线至36线之间,工程控制程度高,矿化蚀变强烈。该段长600米,宽20 ~ 100米,岩石裸露。l

强烈的黑褐色燃烧现象为墙状突起,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组成,但角砾岩分布不均,其原岩主要为结晶凝灰岩;光山工程出露的厚覆盖层(局部)为原地风化残积土或原地半风化残积碎裂岩、断层泥等。表面蚀变组合为硅化、氟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矿化组合为黑褐色似焦皮状铁锰矿化、黄铁矿化和黄钾铁矾化等。地表蚀变带中的褐铁矿和黄钾铁矾是热液矿床中典型的浅成顶部蚀变矿物。结果表明,茶棚银矿床是一个剥蚀量很小的矿床,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前景。

与地表蚀变特征相对应,深部蚀变组合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氟化等。矿化以黄铁矿化为主,还发现少量方铅矿化和闪锌矿化。从蚀变矿化组合特征分析,地表和深部是一致的,只有深部蚀变强度和幅度强于地表。

由于地表覆盖较厚,地表大部分光山工程挖不到基岩,即使有些工程挖到基岩,但由于地表矿体的淋溶损失,品位较低,所以连续的银矿体无法圈出来。总的来说,地表矿体具有厚度大、品位低(多为截止品位)、多条矿体近平行产出、与围岩关系渐变、边界不清等特点。

与地表矿体相比,深部矿体具有连续性、矿体多、品位高、厚度大、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等特点。总的来说,该区工业银矿体多为盲矿体,最大埋深600-700 m,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潜力。

矿石构造有网边构造、包裹体构造、乳滴构造等。构造主要有角砾状、碎裂状、细脉浸染状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辉银矿,包裹在黄铁矿中,粒度极细。脉状矿物包括应时、长石、绿泥石、萤石、叶蜡石、高岭土等。矿体有用成分为Ag,其他伴生有用成分很少,无工业利用价值。

三。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1)主要岩石(矿石)的物理性质分析

矿石的电性特征是比较高电阻和高活化,这主要是由于矿石强烈的硅化和氟化作用,所以表现为高电阻,大量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金属硫化物的存在使得矿石的活化率比较高。菱镁矿具有高阻、中高极化特征,是该区激电异常的主要干扰体。流纹岩凝灰岩角砾岩表现为低电阻、中高极化;其他岩石显示低电阻率和低极化。显然,该区矿石的电性参数与其他大部分围岩的电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选择矿致异常进行深部验证。

(2)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选择及一般特征描述

激电步进扫描、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放入茶棚测量区。物探方法的选择依据是:通过激电中的阶梯扫描面寻找异常。通过EH4连续电导率测量,确认和验证了激电阶梯扫描面上的异常所反映的构造蚀变带和控矿地层的深部地质特征,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确定了矿体的赋存位置和埋深等地质信息。

前期激电梯扫发现7处激电异常,异常呈串珠状,与1、2号构造的裂缝蚀变带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大多数异常具有规模大、强度高、但形态复杂的特点,且大多表现为中阻高极化的特征。为了进一步确定控矿断裂构造的规模,特别是断裂构造的深部特征,发现新的成矿和控矿地质体,确认和验证激电阶梯扫描面取得的成果,还开展了连续电导率测量(EH4)。激电梯异常与EH4测量反映的信息一致,控矿构造破碎带特征明显。总体而言,窄脉状低阻体反映控矿断裂构造,大规模低阻体可能反映深部隐爆角砾岩体。为了验证EH4调查中激电梯度测量的异常,利用空定位预测了矿(化)体,并在该区有选择地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矿体基本对应于大地电磁测深反演中的高阻陡变带,初步显示了矿体、控矿断裂带、主要地层等地质单元的不同电性特征。尤其是第24行和第26行,反映的信息比较清晰。

2.典型剖面地球物理特征描述

24线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显示,该剖面有两个异常,分别对应于ⅰ、ⅱ号构造裂缝蚀变带。其中I构造裂缝蚀变带异常宽度160m,视充电率9.28 ~ 11.28 ms/ms,对应视电阻率211 ~ 566ω·m,虽然视充电率幅度不是很高,但对比度较高,表现为中低阻、高极化特征。24线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表明,中阻区和低阻接触区均位于激发极化法视充电率范围内。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中,找矿部位主要是中阻区和低阻区。高阻部分可能是石英斑岩和流纹岩的电性反射,低阻部分是矿体的电性反射,尤其是突变带的转折部分(耳),是构造的突变部分,相对较好。显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结果已经明确定位了深部矿体的赋存位置和状态。同样,其他线的剖面一般反映同样的地质信息。

24 EH4线电导率连续测量显示,1号构造裂缝蚀变带宽度和深度分别近200米和1000米,浅部构造带向东倾斜,深部构造裂缝蚀变带1号和2号具有相交的趋势特征。这种趋势特征不能对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结果,可能是深部隐爆角砾岩通道、隐爆角砾岩体等复杂地质体的电干扰造成的,深部构造破碎带的规模基本由结果决定。

综上所述,本区矿体主要产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脉)反演的高视充电率异常区和低阻接触带或中阻带,部分位于高阻带(这可能是由于矿石硅化作用强,载银能力强,而金属硫化物相对少见),而本区时间域激发极化异常多位于(脉)低阻接触带或中阻带。

四。找矿标志

由于第四系特殊的地质地理景观特征,如控矿断层覆盖厚、地表标志不明显等,地表直接找矿标志较弱,而地球物理异常等间接找矿标志相对明显。综上所述,本区的找矿标志是:

(一)地表地质找矿标志

1.结构标志

南北向断裂构造是直接找矿的标志。

2.蚀变矿化标志

叶蜡石矿化、硅化、氟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和黄钾铁矾等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是直接找矿标志。特别是褐铁矿和黄钾铁矾是该区最典型的蚀变矿物,也是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的顶级蚀变找矿标志。

(2)物探标志

1.中阻、高极化、大规模激电中梯异常是构造蚀变矿化带的电性反映,也是间接找矿标志之一。

2.EH4连续电导率测量中的低阻带可反映构造蚀变带、隐爆角砾岩体等控矿地质信息,也是该区良好的地球物理异常找矿标志。

3.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剖面中的低阻接触带或中阻带,特别是耳状突变,是银矿体的矿床空,构成了该区最佳的地球物理异常找矿标志。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高原与燕山山脉的过渡带是我国重要的内生多金属成矿带。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景观,该成矿带的找矿方法和找矿手段组合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如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台中部的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成熟。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物探为先导、钻探为最终目的的茶棚地区综合找矿的突破,不仅为该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支撑,而且对全区评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露天开采缺点(露天开采是什么)

上一篇:铅中毒的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铅中毒的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