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在工矿企业生产中,采用系统安全工程,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最佳协调,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大大减少人员伤亡。系统工程就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对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成本投入等因素进行调整,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铁矿石开采和选矿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公司于2002年3月开始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于同年7月开始试运行。2002年底,通过了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审核认证,成功地将事故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应用于企业,实现了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系统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实施步骤
1.分析整个生产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
2.预测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
3.设计和选择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4.组织实施安全措施;
5.评估措施的效果;
(6)持续改进。
三。风险评估流程
(一)风险评估的原则
反映危险的参数必须综合考虑;评价过程、组织和顺序要明确,以便用不同的参数代替;计算方法要尽量简单,因为风险评估需要反复进行,太复杂的话就很难操作,增加了评估的成本。
(2)危害识别
对各种风险因素、来源、范围、特征、与其行为或现象有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风险识别,作为进一步分析和识别的基础,是风险管理和评价的起点。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必须涵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包括本企业近5年所有事故的原因和同行业企业已发生事故的原因;覆盖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即除已识别的危害外,不应有其他违法现象。
(3)风险评估和分类
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发生与发展分析法、模糊矩阵法、工作网络系统分析法、直接数值估算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事故风险评估。主要介绍了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运用矩阵分析法对各危险源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的主要过程..该方法采用的计算公式为:R = E.M.S
e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时间),根据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时间不同,按表1选取相应的值。
m是控制措施的状态。根据有无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按表2取相应值。
s对于可能发生事故的可能后果,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按表3取相应值。
R是风险的程度(等级),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R的值,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分值和总分的评价。表4和表5中的风险分类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判定为不可承受风险:①违反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的(如粉尘浓度超标);或者其他属于组织行为、涉及范围较大、后果严重的违纪行为;②以前发生过一次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三次以上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目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③风险评估为ⅰ-ⅱ级。
三。风险控制规划
应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控制计划。下图是风险控制规划的流程图:
风险控制规划流程图
(1)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
1.采用“目标管理计划”的情况包括:只能通过硬件设施控制的风险,或控制不可承受风险的相关体系文件充分,但无法有效实施。
2.“运行控制”的情况:是定期或周期性的工作,不需要控制硬件设施的风险,或者没有以前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或者有以前的规定,但不够充分或完善,采用“运行控制”的方法,即制定或完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对于一些不可承受的风险的控制,以上两种控制方法可能都需要。
对于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按以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优先消除风险(如用无毒、不燃材料替代高毒、高燃溶剂);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加安全监控和报警装置);考虑再次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可容忍风险的控制计划
一、二级风险为不可承受风险,应根据不可承受风险制定控制计划。
三级风险:公司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控制计划,相关单位组织实施。要努力降低风险,修改原有规定或制定制度加以控制;需要硬件设施,制定“整改方案”;目前条件不具备的,要制定临时措施,考虑长期措施;如果规定充分,就要加强培训,严格“遵守规定”,监控遵守执行情况。
四级风险:各部门、各单位应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风险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属于个人的不安全动作需要“遵守规定”,但遵守的有效性需要监控;针对危险物料的不安全状况、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应制定“整改计划”。
五级风险:由岗位人员或安全人员控制,不需要做记录。
动词 (verb的缩写)应用效果
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标志,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在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事故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风险决策方法,避免了不合理的安全投入,取得了明显的综合安全效益。安全管理从过去的经验和直观处理安全问题提升到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新型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管理平台,有效控制了风险,预防和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
[1]魏·。安全原理与事故预测技术[M].北京:北京钢铁学院出版社,1988,10-25。
[2]孙斌,田水成,常心潭。事故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 (1):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