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是储存物资的场所,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阵地。材料供应的各个方面都与仓库有关。
仓库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接收、管理和分发物料。
一、材料验收
材料来源很多。由于来源不同,运输条件不同,包装质量好坏,情况复杂,很可能会混入不良品,交付数量不足,运输途中损坏或丢失。因此,必须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赔偿和退回。要对材料入库进行验收,做到“四不收”;即凭证不全、手续不规范、数量不符、质量不合格的不予验收,以保证入库物资的完整。
材料验收的单据很多,但该企业供应业务部门出具的入库通知单应该是验收的主要单据。
数量验收是检查仓库中物料的实际数量是否与入库通知单的数量一致。材料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重量、部分、长度、面积或体积。因此,数量验收必须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采用称重、量方、量尺、点数或理论换算的方法进行。一般应进行数量检验,特别是对易损、贵重材料,如玻璃制品、仪器仪表等。,必须一个一个检查。但对于合作关系稳定、证件齐全、运输良好、包装完整、数量较大的国内产品,可以采取5%-15%的抽检。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扩大抽查范围,或全部检查。
质检,有些材料可以通过外观来判断,比如烧杯,灯泡等。,可以由库管员自己查看。一般由企业技术检验部门的质检员负责质量检验。
二。材料的保管和维护
维修是仓库管理的主要业务。物资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体积、包装等不同要求妥善保管。
(1)合理储存。材料应按类别和系列存放在仓库的固定货物区,采用货位号和“五五”排列方式,做到标识鲜明、不混杂、整齐有序。
“四号定位”就是用四个数字表示物料在仓库中的位置。这四个数字是:仓库号、货架号、楼层号和货位号。所有材料应固定就位,材料标签应挂在材料架上。材料标志与账页上的数字一致。例如,如果物料帐户中某物料的编号为4-7-2-13,则可以知道该物料存放在4号仓库、7号货架、2号楼层和13号货舱中。这样便于发放、核对和核算,便于他人管理,也便于新手快速掌握业务。
“五五排列”是将材料按形状排列,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做“55根桩,55排,55排,55%串,55%层”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物料摆放整齐美观,而且便于清点和发放,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仓库容积。
(2)适当的保养。材料的变质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材料的理化性质,材料储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虫害、灰尘、空气体和阳光等。,以及材料的储存期。
了解以上影响后,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和不同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主要措施是:
1.安排符合贮存物料性能要求的场所;
2、材料堆放应注意通风、防潮;
3.对温湿度要求高的物料,仓库应有温湿度调节设备;
4.做好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清除害虫等。
5.坚持可持续库存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及时了解材料质量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材料变质。
(三)精心管理,账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对所存物资的用途、性能、规格、数量非常熟悉,心中有数。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建立附卡、实行永续盘存制等,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始终保持准确和完好。
附卡挂在存放物资的货架边缘,用于随时记录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
永续盘存制是指每天对数量发生变化的物料(入库或出库)进行盘点,并在变化后及时入账。每月抽查一半库存物资,年中或年末进行全面盘点,确保库存物资账实相符,及时发现物资损坏变质情况。
三。材料的分配
物料配送的质量对生产有直接影响。分发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出库单据和手续必须符合要求,即根据供应部门出具的配额发料单和提货单,核实后发货。不送非正式代金券。
(2)严格执行定额发料制度,即根据材料的消耗定额和计划任务,计算材料需要量,制定应发材料量,并据此向车间发放材料。
(三)根据发料凭证和生产单位的日期,提前做好发料准备。
(四)送材料,要当面说清楚。材料发出后,要及时建帐建卡,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统计。
最好是送货上门,即生产所需的物料会根据计划、定额、生产进度及时送到车间班组。这样既节省了生产人员的领料时间,又能使供应人员深入现场,直接掌握现场材料的消耗和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余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材料的积压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