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水量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生物膜法中的各种工艺对进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已被大多数运行的处理设备所证实。即使停水一段时间,也不会对生物膜的净化功能带来明显的障碍,系统可以很快恢复。
(2)在低水温下能保持一定的净化功能:由于生物膜生物相的多样性,生物膜在低水温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净化功能,温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3)固液分离容易:生物膜脱落的生物污泥含有多种动物成分,密度大,易于固液分离。即使丝状菌大量繁殖,也不怕污泥膨胀。
(4)可处理低浓度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如果进水BOD在50~60mg/L以下,絮体会因营养物质缺乏而变质,处理后水质低;但生物膜处理系统对低有机物浓度的污水也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可将进水BOD 20mg/L降至出水BOD 5 ~ 10mg/L。
(5)动力成本低:生物膜法中的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工艺都是节能的,它们的动力成本低,使去除单位重量BOD的动力消耗较少。
(6)产生的污泥较少:与活性污泥相比,生物膜中出现较大的生物,如营养水平较高的生物,因此食物链比污泥长。一般来说,原生动物从细菌中获得的产量约为0.5。有大量的轮虫、管水母等。在生物膜中,它们都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这些富营养化生物的摄食率远低于原生动物。所以富营养化生物越多,产生的污泥就越少。此外,在生物膜中,由于营养水平高的生物较多,食物链较长,生物量和污泥量明显减少。特别是当生物膜较厚时,底部厌氧层的厌氧菌可以降解好氧过程中合成的剩余污泥,从而大大减少剩余污泥总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生物膜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少得多,从而降低了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成本。产生的污泥量少,这是各种生物膜工艺的共同特点。
(7)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功能:生物膜法各工艺具有良好的硝化功能、适当的措施和反硝化性能。
(8)操作管理方便,无污泥膨胀问题:生物膜反应器生物量高,无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此外,在活性污泥法中,固液分离困难和污泥膨胀导致的处理效果下降一直困扰着运行管理者。但由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即使丝状菌大量生长,生物膜反应器也不会引起污泥膨胀。相反,可以利用丝状菌强大的分解和氧化能力来提高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