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重感冒”的中国稀土

“重感冒”的中国稀土

“重感冒”的中国稀土 “重感冒”的中国稀土

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不时会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从普通民众到各类媒体,再到各级决策层,对稀土资源的特点、稀土产业的发展规律、稀土管理体制的目标定位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和不客观的论调不同程度地绑架民意,影响决策,进而对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实所谓的& ldquo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rdquo稀土就像中东的石油,能否成为中国资源优势的背书甚至成为大国资源博弈的利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做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 ldquo科普& rdquo讨论一下。所以,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读到笨拙的文字,从而对这组特殊的金属元素有了更认真的观察,也足以令人欣慰。

2015年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 ldquo稀土案& rdquo败诉后,财政、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相继取消了出口税和出口配额,这意味着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被用来控制稀土出口数量& ldquo中国实践& rdquo宣布终止。受行业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出口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的影响,稀土产品价格几乎全线下跌,行业发展再度遇冷。与几年前相比& ldquo高烧不退& rdquo相比之下,在这一轮大幅下跌中,不少稀土企业似乎遭遇& ldquo重感冒。,萎靡不振,发冷。但目前稀土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但与2010年后的那一轮不同& ldquo政策热& rdquo情况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当时虽然政策导致的价格暴涨让一批稀土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引起了稀土行业的关注,但事实证明这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具象化的不健康的业态!

病得很重:

稀土价格一度回到十年前。

2015年以来,国内市场稀土价格经历了& ldquo先涨后跌,大幅触底,然后逐渐在低位企稳& rdquo变化的过程。2015年一季度,关税取消、税费改革、国家收储等政策信号的释放,一度导致稀土价格短暂上涨。二季度后,由于收储不到位,资源类产品价格遭遇全球普跌,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稀土价格释放较大跌幅。大部分品种价格全年下降5%-25%,部分稀土产品价格降幅甚至超过60%。

随着市场继续探底,稀土价格已接近跌回10年前的水平。其中,轻稀土的代表产品& mdash& mdash氧化铈价格已降至1万元/吨左右,与2005年基本持平。相比2011年19万元/吨的历史高位,轻稀土价格经历了& ldquo过山车& rdquo类型回调;而重稀土的代表产品& mdash& mdash氧化镝价格约为1400元/公斤,比2005年上涨了3倍,但仅为2011年峰值价格的1/10左右(见图1)。同时,稀土价格指数的持续下跌和低位运行也反映了行业景气度的严重下滑(见图2)。

现在,国际市场似乎对持续走低的价格和中国取消& ldquo关税+配额& rdquo政策调整做出了快速而直接的反应,导致出口大幅增长。中国稀土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约为3.48万吨,同比增长25.2%。出口额约3.73亿美元,出口均价10.7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20.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价格低廉,2015年稀土出口普遍& ldquo增值减少& rdquo这种情况在中重稀土出口中尤其值得关注。据海关统计,除氯化镝出口量下降35.2%外,2015年,镝、铽、氧化钇、氧化铕(中稀土)、氧化镝、氧化铽等主要中重稀土产品出口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6.4%、12.6%、52.2%。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中重稀土出口& ldquo增值减少& rdquo其实问题更突出。

价格的下跌和出口额的减少,加速了稀土企业盈利能力的恶化。2015年,五矿稀土、厦门钨业、广晟有色等稀土上市公司相继出现大幅亏损。在连续亏损的形势下,五矿稀土等6家稀土集团相继加入行业& ldquo限产限价& rdquo营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价格下跌,但总体来看,限产保价的效果并不到位。这说明整合后的六大稀土集团骨架成型且初具雏形,全面掌控定价权的综合实力和快速反应的精准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出口量有增无减的趋势引发了对中重稀土资源安全性的担忧。短期来看,此轮出口量总体上是国际买家抄底的结果,也是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贸易政策调整的理性反应。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以来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和价格上涨所抑制的一部分国际需求,需要通过价格回调来释放。基于对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的预期,不排除各大进口企业利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快速补货,增加库存和储备。就供给侧而言,这种以政策驱动为主的稀土行业五年调整的效果,与国家政策的设计初衷相差甚远。不仅未能掌控国际定价权,2011年稀土价格飙升后,各地纷纷上马新项目,加大投资力度。稀土冶炼、分离及初加工产能迅速扩张,正常开采的原矿产品不能满足产能扩张的需要。私挖私采重稀土屡禁不止好几轮& LDD。稀土发黑& rdquo成果有限。

稀土& ldquo不稀罕& rdquo:

科学认识稀土资源的特点

除了受供需变化的影响,稀土行业也在发展& ldquo冷热& rdquo怪现象是政策发力过度的结果,政策发力不准与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金属元素群体的认知直接相关。与贱金属相比,稀土元素的发现和利用历史较短,对其可开采储量仍有争议。

787年,瑞典人阿伦尼乌斯首次在采石场发现了含钇的矿石。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各种稀土元素相继被发现。被称为稀土(简称re或R)是因为它在发现之初只存在于稀有矿物中。虽然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但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稀土已被证实广泛分布于地壳中,其总含量甚至超过铜、铅、锌等常见金属。其中,轻稀土& mdash& mdash铈在地壳中的储量在各种金属元素中排第25位,其常见程度接近铜,但高于地壳中的铅。稀土元素中,钷等元素相对稀少,但含量甚至最低& ldquo稀土& rdquo镥,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黄金高200倍。鉴于其相对稀缺性的变化,国际应用化学联合会已不再使用& ldquo稀土& rdquo这个概念。实际上,地壳中最稀有的金属元素主要是金(Au)、钌(Ru)、铑(Rh)、碲(Te)、铼(re)、钯(Pd)、锇(Os)、铂(Pt)、铱(Ir)等稀有贵金属,17种稀土元素并不是最稀有的。

因此,从资源赋存状态来看,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相当丰富,被称为& ldquo稀土不稀有& rdquo。目前除南极洲外其他大陆都有一些稀土矿床,尚未发现稀土资源。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国家,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0-50%。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稀土资源。近年来,随着稀土勘探的日益活跃,一些大型矿床相继被发现。此外,世界上的海洋和更深的地层中仍有未被勘探的稀土资源,地球上稀土的实际储量可能远超预期。

基于& ldquo稀土不稀有& rdquo判断,对于一些分布广泛的轻稀土,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实施国家管制。事实上,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铁矿伴生的镧、铈等轻稀土元素储量巨大,如不及时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将导致严重的生态困境。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冶炼条件与铁、铝、铜等基本金属(或造岩金属)有很大不同。与矿石型金属相比,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分散,成矿条件差,品位低,难以大规模生产。由此看来,稀土金属仍然具有突出的稀缺性。

重稀土:中国独有?

即使轻稀土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但重稀土总是中国独有的吧?的确,综合评价,离子型重稀土是中国最独特、最具潜力的优势矿种之一。然而,近10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对这一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控制。虽然不能完全否定它的积极进步,但它面临着& ldquo稀土的出口量和价格深度已经回调到10年前的水平& rdquo在这种现实下,必须承认,稀土开发利用的资源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财税政策、环保政策在目标定位、工具选择、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偏差,至今没有调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决策者和市场主体对重稀土的资源优势缺乏客观、科学、全面的认识和判断。一些不负责任的学者和缺乏知识沉淀和系统分析的媒体推波助澜,各种关于稀土的不实言论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重稀土的资源优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重稀土资源具有相对& ldquo独特性& rdquo。虽然目前离子型重稀土集中在以赣南为核心的中国南方,但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重稀土。事实上,由于土地私有制、环保要求、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矿产勘查开采的法律法规相对成熟,与我国矿产勘查开采的机制和标准差异较大。生态敏感区的一些低品位矿产过于发达,无法进入勘探领域。随着稀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对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稀土矿产的勘探开发;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海洋中的稀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在重稀土资源领域& ldquo杰出& rdquo情况并非铁板一块,把重稀土视为中国独有,试图长期垄断这一资源,根本不现实。

第二,稀土的应用不同于贱金属。As & ldquo工业维生素& rdquo稀土具有用量少、用途广的典型特点。据预测,到2022年,全球稀土消费量将维持在12-15万吨的水平,其中重稀土的需求仅为15-22万吨。这种应用特点和需求趋势决定了重稀土这张牌虽然有分量,但很难成为大国资源的决定性博弈& ldquo油炸& rdquo。

但是三重稀土可以替代。我不得不承认,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控制供应。组合拳& rdquo刺激了下游环节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技术经济性显著。重稀土的减少和替代甚至成为下游产业不可逆转的R&D方向。笔者发现这种& ldquo强行效果& rdquo不仅发生在重稀土进口大国日本[1],价格的波动和不稳定的政策预期也迫使国内下游企业减少重稀土的使用。一些永磁材料制造商不断减少重稀土在钕铁硼中的添加量,一些企业在2015年已经将重稀土的使用率降至零。根据对这些企业的调查,即使重稀土价格下跌,他们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技术路线,而是会坚持不使用重稀土2。一方面有助于缓解重稀土开采的生态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重稀土的资源优势。

四重稀土的资源优势远未提升为产业优势。稀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其下游应用,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水平决定了原材料开发利用的综合能力。中国的稀土深加工和高端应用难以实现彻底突破& ldquo资源诅咒& rdquo路径依赖的结果也直接受制于工业化的阶段和原材料工业的整体水平。自2010年这一轮行业调整以来,& ldquo导入被阻止& rdquo日本等应用大国被迫在稀土应用技术上有所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拉大了中日在新材料前沿领域的差距。

这是五种稀土。资源主权& rdquo也是相对的。正常情况下(非军事冲突等。),受到WTO等国际组织的限制。& ldquo稀土出口是被禁止的& rdquo、& ldquo制造外国稀土& rdquo、& ldquo稀土的军事约束& rdquo这样的论调有违国际贸易规则常识,不仅不符合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立场,而且容易遭到国际舆论和贸易摩擦的反击。在维护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鼓励全球供应多元化的前提下,中国有责任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适度满足国际市场对重稀土的合理需求。从长远来看,可持续的开放利用有助于缓解稀有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稳定全球稀土供需,进而稳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揭开应用的面纱:

民用还是军用?

稀土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它的应用上。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以及由它们制成的或含有稀土元素的新材料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性能。稀土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几乎无处不在,从节能灯、催化剂、磁铁、平板电视,到混合动力汽车、风力涡轮机、武器和先进军事装备。

在众多应用领域中,稀土在国防和军事上的应用无疑是最敏感、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一些媒体片面夸大稀土在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从媒体等渠道获得的关于稀土军事用途的知识并不全面,使得一些原本很普通的稀土品种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甚至有人出口普通的轻稀土产品危害国家安全。

一个必须澄清的事实是,当今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稀土用于军事科技,其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需要与其他尖端材料、特殊合金和高科技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稀土的特殊作用。比如核潜艇制造中虽然使用了稀土,但其下潜深度主要靠高端钛合金支撑。即使是国防工业最发达的美国,稀土在民用工业的应用规模也远远超过军事领域。目前美国稀土消费领域是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占其总消费量的25%,而美军的需求仅占其总消费量的5%左右。日本和欧盟的稀土消费也主要在民用领域。基于这种应用结构,以及美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力集中的2011年,美国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军方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的评估报告,结论是& ldquo限制中国稀土出口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 rdquo结论。

对比世界主要应用国的稀土消费结构,中国也应把民用作为稀土产业发展的主导领域,使其独特性能在工业原材料创新和消费升级中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集中高端人才,加快先进军事装备和武器关键稀土材料的研发,使稀土资源在提升我军装备水平、实现国防现代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大集团引领稀土行业整合:总有话说。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层面理解,所谓的“& ldquo是中国人最痛苦的。卖稀土白菜价& rdquo这种现象似乎很容易解释,甚至是目前稀土产品成本结构和定价机制的必然结果。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即使在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的情况下出售稀土,特别是稀有矿产品的成本也不能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包括自然使用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开采加工投资等。),而政府监管不到位& ldquo菜价& rdquo,仍将使采矿和冶炼企业获得卖方的剩余。虽然这种盈余可能会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对于不需要承担或只承担少量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卖方企业来说,最终是有利可图的,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向& ldquo资源诅咒& rdquo陷阱。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具有资源优势的稀有矿产品的主要卖方,市场集中度较低,难以形成对具有垄断力量的发达国家买方的联合议价力量,这似乎是定价权缺失的症结所在,从而导致& ldquo推进稀有矿产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搭建统一交易平台& rdquo和其他政策影响也受到有关主管当局的重视。以此为稀土整合的目标方向,分别由包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铝集团、赣州稀土公司、广东稀土公司、厦门钨业公司牵头的兼并重组方案,似乎是稀土产业组织政策的必然选择。

然而,这种政府主导形成卖方垄断的模式不仅一提出就受到学者的质疑,一些资源富集地区的地方政府和稀土企业也对整合方案存在异议。学者们显然更关注的是,这种非市场整合或许是有效率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原则,来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阻力凸显了稀土行业的利益博弈。根据工信部的整合方案,未获得国家稀土整合平台的地区资源面临被其他省区稀土整合平台吸纳的局面,而部分央企和地方国企有意借机控制资源,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正是因为整合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意放过本地资源,导致整合效果不佳。这些矛盾在南方稀土资源和产业集群中尤为突出。此外,外部资本准入不足也是稀土行业整合困难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稀土行业规模小,政府介入深,行业整体风险高,难以吸引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这种基本上依靠行政力量而缺乏资本纽带的重组,已经给稀土行业的发展打上了一个强有力的& ldquo去市场化& rdquo印记,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隐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行业整合顺利完成,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也未必能够& ldquo花落中国& rdquo。尤其是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由于资源高度分散,产业上游开采冶炼技术相对简单,进入门槛低,未来主导整合的各大集团不可能有能力直接开采所有矿山,而实际开采者仍将是被整合的地方小矿企和个体老板。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开采、非法开采甚至走私对市场秩序的干扰和影响仍然不可避免。可见,由简单的& ldquo郎佩& rdquo重组形成的卖方市场势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稀土出口的定价地位和贸易条件。

结语:大国心态与国家资源战略。

在众多工业板块中,年产值约1000亿元的狭义稀土行业无疑是一个小行业。近年来,人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 rdquo业界的关注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重点不是可持续发展和高端应用,而是噪音不断,总是伴随着傲慢和盲目。

毫无疑问,随着稀土在高科技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稀土就是这样一种& ldquo小& rdquo业,但迫切需要有& ldquo太好了& rdquo战略支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稀土行业形成了复杂的利益格局,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及其效率难以适应稀土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国家对稀土行业秩序采取了严厉措施。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不仅部分政策工具不可持续,而且触动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稀土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不仅容易受到& ldquo发烧& rdquo而且按照既定的政策,开出的治病药方只能是积重难返,久治不愈。

与此同时,稀土开采和冶炼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目共睹,尤其是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聚集区,已经从以前的& ldquo山运动& rdquo目前,一些地质松散的矿区进行原地浸出,造成山体崩塌和水污染,稀土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触目惊心。因此,即使面对& ldquo稀土案& rdquo在败诉的国际压力下,中国应坚持合理控制稀土开采规模,有效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从发达国家稀有矿产资源战略调整的趋势来看,为了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原料供应,近年来发达国家& ldquo稀土去除& rdquo、& ldquo去中国化& rdquo& ldquo结合连横& rdquo战略思路非常清晰,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已经开始影响稀土等稀有矿产的国际供需格局。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制定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大国心态显然取决于强大的战略能力。应该认识到,无论国际市场上稀土产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如何波动,稀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品的战略性关键原材料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因此,国家稀土开发利用战略应始终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提高高端应用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科学地评估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开采条件和应用潜力,将政策重点放在中重稀土上,做到& ldquo雄厚的工业基础& rdquo提供强有力的原料保证。同时,牢牢把握,统筹兼顾& ldquo打开& rdquo还有& ldquo合理控制& rdquo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应切实减少政府直接干预,不断优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规范的出口政策工具,尽快走出稀土出口管理的政策& ldquo空Schedule & rdquo;加快形成多元化、稳定、公平的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关键词TAG: 稀土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最大的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世界分布)

上一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