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山东有限公司氧化铝厂把打造安全环保生产流程放在突出位置,经过技术攻关,最近成功实现“碱煮”清理高洗槽,彻底改变了一直靠人工清理槽罐的传统模式,达到了物料清理不落地的环保要求,清理工期由360小时缩短到240小时,并且清理费用降低20%。
多年来,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大罐全部采用人工清洗,从退罐到清洗人员进场,从物料清洗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给安全和环保带来了挑战。由于罐内空空间有限,清洗时罐壁上附着的疤痕容易松动塌陷,威胁清洗工人的人身安全;虽然在运输清理后的碎石材料时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仍对厂区道路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此外,人工清理的弊端还体现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工厂成立了研究小组,生产控制中心负责技术研究和指标控制,生产工区负责各种操作实验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 ldquo要彻底扭转骨子里的习惯性思维,创新生产组织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清罐问题。& rdquo厂长多次在课题组会议上强调:在创新的道路上,课题组拓宽思路,深入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多次组织相关人员与其他兄弟单位交流,多次召开专业研讨会,确定& ldquo碱煮& rdquo手动清洗的替代方法。& ldquo碱煮& rdquo通过工艺的简单操作,将碱液抽入罐内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利用化学分解和物理搅拌的原理清理罐内的结疤,清理后的物料直接返回生产过程,不暴露、不排放。虽然这种想法不是首创,但一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一直以来,课题组根据罐体的容积和结疤情况,反复计算和确认用碱量、碱煮温度等各项指标数据。,并最终形成了一致公认的& ldquo碱煮& rdquo方案。方案一经批准,立即进入运行实验阶段,实验罐选在已达到清洗检验期的1号高洗罐。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他们确定& ldquo碱煮& rdquo流程,制定操作规程,及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20小时& ldquo碱煮& rdquo清理实验,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顺利结束。当人孔打开,顺着手电筒的光束往里看,罐壁、耙子、转鼓上的伤痕被清理干净,露出了金属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