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地质怎么了(地质构造有什么)

地质怎么了(地质构造有什么)

地质怎么了(地质构造有什么) 地质人一定要知道地质是怎么来的!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也受到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层各圈都在不断演化。

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的现象,于是生物就成了一种地质应力。最迟在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开始出现。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用坚硬的岩石作为器皿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地质发展评论

对人类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由来已久,但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相对成熟较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巨大的地球及其悠久的历史,这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复杂性。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1地质学的萌芽时期(从古代到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和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铜矿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达到相当规模;春秋时期的《山海经》、《龚宇》、《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以及古希腊的特奥弗拉托斯的《石头记》,是人类对岩石和矿产资源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采过程中,在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做出推测性、思辨性的解释。中国古代的《诗经》中就有记载& ldquo高岸是谷,深谷是陵& rdquo了解地壳变化;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陆地和海洋的变化是在一定时期按照一定规律发生的;中世纪时,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迁和化石性质作出了正确的解释,朱也科学地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1.2地质学的奠基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契机,人们开始对地球的历史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da & middot芬奇、丹麦的斯特诺、英国的伍德沃、胡克等。都证明了化石的起源。胡克还提出用化石记录地球的历史;斯特诺提出了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和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形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等。

1.3地质形成时期(公元1750年~公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旅行和探险使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也从推测性的推测变成了实地观察。与此同时,不同观点、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十分活跃,水的形成说与岩石形成的深成说之间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沃纳是水合说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的,并对岩石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和地质过程& ldquo也就是说,没有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 rdquo均变论的思想。水火之争促使地质学从宇宙起源、博物学和古矿物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于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从自然探索中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到1840年,基本确立了下伏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基本确立了地质时代和地层体系。

这时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美国Dana的矿物学体系标志着古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微物理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1829年,法国博蒙特提出了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理论,对上个世纪的构造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由与地球历史有关的古生物和地层学、与地壳物质组成有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与地壳运动有关的构造地质理论组成的地质体系。

19世纪上半叶,关于突变理论和平衡理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维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巨是突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灾难,导致生物灭绝的观点。英国的利是统一性理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 ldquo自然法则总是一致的& rdquo观点,并提出了一种现实的古为今用的方法。在争论中,地质均匀论逐渐成为一百多年来地质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统观点。

1.4地质学的发展时期(公元1840-1910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工业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这是地质学从区域地质学向全球构造学的发展,促进了地质学各个分支学科的迅速建立和发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瑞士的阿加西斯等人对冰川学的研究,以及英国的艾里和普拉特提出的地壳均衡理论。关于山脉形成的地槽理论是经过美国的霍尔和达纳的努力最终建立起来的。法国的贝特朗提出了造山旋回的概念;奥地利对地槽类型的划分使造山理论更加完善;奥地利的休斯和俄罗斯的卡尔宾斯基对平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纪地质研究的总结。同时,休斯用综合分析法从全球视角研究地壳运动的时间与空的关系,预示了20世纪地质研究新时期的到来。

1.5现代地质学的发展(1910年~)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工业的发展,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随着地质学各个基础学科的稳步发展,由于各个分支的相互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地质学的结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产生了一系列边缘学科。

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体地球的环状结构和洋壳与路壳结构的区别。高温岩石的实验研究为人们了解地壳深部的地质过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些都促进了地质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全球性的大规模调查和勘探使地质研究从浅到深,从大陆到海洋,海洋地质学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古地磁、地热和重力测量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的出现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德国人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与传统陆海固定学说相反的大陆漂移学说复活了。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赫斯和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张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漂移的机理。加拿大的威尔逊提出了转换断层,并创造了板块一词。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摩根和法国的勒皮雄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用以解释全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标志着新的地球观的形成,使现代地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它的核心可能是一种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的金属,称为地核,半径约3400公里。在地核之外,有一层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地幔外面是厚度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75km,最薄处仅5km左右,平均厚度35km左右。

地核的内层是固体,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原子外壳在强大压力下被摧毁的超固体。外层是一种具有液体性质的物质,推测电流在其中运动,这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起源。外层厚度约2220公里。

下地幔是含有较多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无定形固体物质;上地幔成分大致相当于橄榄岩;与地壳连接的部分,地壳具有刚性性质,统称岩石圈,厚度约60 ~ 120公里;岩石圈之下是塑性软流圈,可以缓慢流动,厚度约100公里。

地壳表面的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约占总表面积的74%。液态地表水、极地和高山上冻结的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中的地下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地球的外层是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高度不超过16公里的近地,成分主要是氮和氧。离地球越远,大气越稀薄,成分也发生变化。100公里外,大气无法逐渐保持分子状态,而是以带电粒子的形式出现,比人工真空更为稀少。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控制,形成电磁层,可以阻挡来自太阳和宇宙的带电粒子的撞击。

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的蒸发、凝结、沉淀和气体的溶解和挥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固体地球界面上下,是大气和水运动的地方。岩石圈物质也在不断运动,通过火山喷发进入水圈和大气圈。地球各层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地球的这些层是由于其组成物质的重力差异而逐渐形成的。地球上任何一个质点都受到重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重力。地球表面重力吸引大气和水,并对它们的运动产生影响。

2.1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还有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次是硅(28%)、铝(8%)、铁(6%)、镁(4%)。这些元素大部分形成化合物,少数是单质,它们的自然形态是矿物。

矿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确定的或变化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构成矿物的元素,如果它们的原子以一定的形式在三维空中周期性重复排列,并有自己的结构,那就是晶体。当外界条件适宜时,晶体多为正几何多面体,但这种情况很少。

矿物往往以集合体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集合体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地质学上称为岩石。

地球上已知的矿物质有3300多种,常见的只有20多种。其中,长石、应时、辉石、闪石、云母、橄榄石、方解石、磁铁矿和粘土矿物最为常见。除方解石和磁铁矿外,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应时全为二氧化硅,其余为硅酸盐矿物。

由硅酸盐浆体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体积和重量最大。而地面上最常见的岩石是沉积岩,是较早的岩石被破坏后,再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沉积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分,经过压实、胶结后再次变硬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

在地壳中,在远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地球上三种主要的岩石。火成岩中的玄武岩和花岗岩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岩石,也是构成大陆的主要岩石。最早的花岗岩形成,年龄39亿年,而玄武岩是海洋覆盖的地壳主要物质,两者相对& ldquo年轻& rdquo,一般不超过2亿年。

2.2地层和古生物学

地层是以层状岩石为主体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于地球表面的凹陷处。这是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狭义的地层是指固结的层状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石的松散沉积物。按照沉积的先后顺序,先形成的地层比后形成的地层低,这是地层层序关系的基本原理,称为地层层序律。

形成后,由于地壳剧烈运动的影响,会改变原来的位置,导致倾斜甚至倒转。但只要能搞清楚形成和变形的时间,还是可以恢复原来的序列的。同时,地球上的环境不同,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各有特点。在地表隆起部分,不仅不能形成新的地层,已经形成的地层也会因剥蚀而消失。

因此,地层学是研究各地区地层划分、确定地层层序和时间上相邻地区地层对比的专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中最早的学科。

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一般已经灭绝,其少量遗骸和遗物形成化石,保存在地层中。通过研究这些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形态、结构和活动。

对各种古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关系。根据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层序、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使这一判断可靠。古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也反映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特点。古生物学的研究是地质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地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会受到各种地质力的作用,有的一般保持形成时的原状,有的则发生变形。它们有空的复杂组合,即各种地质构造。断裂和褶皱是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地球的岩石圈已经并仍在经历板块运动。板块构造是20世纪地质学对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的新认识。其基本内容是岩石圈是地球最坚硬的部分,漂浮在地幔中可塑的、局部熔融的、致密的软流圈上。岩石圈中有很多又深又大的断层,把岩石圈分割成巨大的块体叫做板块,整个世界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一般来说,主要是地球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造成物质的对流运动,使岩石圈断裂成板块。板块形成后,继续运动,发生分离、碰撞等事件。地幔中的熔融物质沿板块间的伸展断裂带侵入,并不断向断层两侧扩展,形成新的洋壳,而部分板块则随着装载它的软流圈物质的下移而消失在地幔中。

板块运动被认为是地壳表面位移、断裂和褶皱发生以及地震、岩浆作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一般原因。这些地质作用一般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的地质作用改变了地壳的结构,为地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地质强烈地影响着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的分布,并创造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这种有利环境的出现,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地球形成初期,大气层和水圈的组成和质量与现代有很大不同。比如大气曾经经历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阶段,海水在大约10亿年前就有了现在的盐度,生物在地球形成后大约10亿年才首次出现,等等。

地质也会给人带来伤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人类无法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并应用这些规律,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果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防,就有可能减少损失。在古代中国& ldquo以水攻沙。黄河水灌淤压碱的经验是利用河流地质作用的成功范例。

3.地质学的研究特点

地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不仅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不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各种构造方式,而且在长时期、大范围内受到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甚至生物作用等一系列综合地质作用的影响空,不断发生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这些功能和它们所呈现的各种地质现象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除了具有一般特征外,往往还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异性和区域特殊性,因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包含不同的矿物类型、成分和规模。

地质学的另一个特点是空是随时间统一研究的。现在能观测到的地球历史发展的记录,主要保存在地表岩石中,按时间顺序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不同时代岩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体,由岩层和较早形成的岩石演化而成的变质建造,不同时期留下的构造变形遗迹,是了解地球历史的基本资料。由于长期复杂的变化,这些史料变得凌乱而缺乏,这是地质研究的难点。

除了各种地质变化的遗迹,地壳还包含其他科学方面的珍贵史料,如生物进化和同位素蜕变。它是地球一系列复杂运动的结果,而且这种运动还在继续。目前只能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间接推测和研究地表以下更大深度的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

与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相比,地质研究具有区域性、历史性和综合性。只有有足够的实际数据,特别是根据能充分解释空和时间变化因素的丰富数据总结出来的地质理论,才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地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一般的地质研究必须通过一定比例的野外调查,并配合相应的室内研究。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察、记录(包括填图)取样、初步综合、实验分析、总结改进,乃至复查验证的地质研究过程。地质学本质上是对其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和研究过程。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大量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地质研究,如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科学的深部钻探技术、同位素地质方法、导航空、遥感地质方法、现代计算机技术、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等。

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新成果的引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宇宙地质等地质科学边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同时也不断创新了地质学方法。

4.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人类对地质学的理解始于对被视为静止物体的矿物和岩石的研究。通过对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地层划分,将历史的概念引入地质学。

天文学的成就,特别是天体演化的科学假说,把人类对地球现状和历史演化的认识提高到了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符合逻辑的完整体系的程度。继天文学和生物学之后,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也为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地质学成为自然科学的支柱。

早期地质学是以研究地壳某一区域的岩石为基础的,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历史地质学是总结这些地质实体发展历史的综合性学科。

物理学和化学相结合的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支柱,是推动地质学发展到现代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地质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板块构造理论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质调查和古地球碰撞研究的最新科学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全球构造问题。

到20世纪80年代,地质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以下分支的理论体系。这些分支学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讨论基本事实和原理的基础学科;一种是这些基础学科与生产或其他学科结合形成的学科。

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演化历史和规律的学科。

地质学是研究矿床的特征、形成、分布和工业意义的学科。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和地质体的化学成分、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探讨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组合、富集与分散、迁移与循环的学科。

以地质作用及其痕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以下分支。

动态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地质过程的学科,包括在地球各层中引起这些过程的动力学规律。火山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和冰川地质学都是这门学科的分支,有着特殊的内容。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变形的学科,包括断层、褶皱等各种构造特征和不同类型构造单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发展。它是一般研究地质构造在时间和空上的发展规律、凝固和动力来源的学科。大地构造学也属于构造地质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是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种地球物理场、物理性质、结构、形态以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它是介于地质学和物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地球物理学狭义上只研究地球的固体部分,也称固体地球物理学;广义的地球物理学还包括对水圈和大气层的研究。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结构、地壳运动规律及其成因的学科。

以地质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以下分支: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世界及其进化过程的学科。主要是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

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的时间空分布的学科,包括地层的层序和时代及其地理分布,地层的分类和对比,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历史地质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地球的发展历史和规律,包括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历史、古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理面貌恢复,以及地壳地质构造演化和相关地质作用。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以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序列和延续的年代学资料,地质年代表是其研究的最终结果。

区域地质学是综合一个地区的地质调查结果,研究和阐明该地区地质的一般特征,并讨论各种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此外,把地球和其他行星作为天体来研究,形成了行星地质学和天文地质学。对地球深部的研究是一个刚刚开辟的新领域。

为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改善和利用地球环境,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地质学形成了以下几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生产应用价值的分支学科。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以便合理开发地下水,防治其危害,利用其化学和物理特性找矿、预测地震、防治地方病和保护环境。

工程地质是调查和解决各种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包括评价地基的地质条件,预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选择最佳地点和路线,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

灾害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分布、形成机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预测和防治的学科。

金属矿产地质学、非金属矿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煤炭地质学是应用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这些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学科。这些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基础研究性质。

找矿与勘查地质学是综合应用地质理论和现有找矿方法和手段寻找矿床的一门学科。

矿山地质学是一门以解决矿山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为任务的学科。

还有一些技术学科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理论,与地质学相辅相成,对地质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属于地质学或地质科学技术的大范畴。它们包括: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获取野外地质资料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通过钻探或坑探直接获取地下地质样品的勘探项目;对各种地质样品进行实验测试的实验室技术;测绘为地质调查提供地形底图和绘制地质图;可以远距离获取地质数据的航空空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以及处理地质数据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

随着研究深度的增加,新的学科分支不断涌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建立更加充实和完整的地球知识体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5.地质学与人类

人类是地球发展到生物进化高级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出现依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等因素。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经过长期的发展,它们已经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平衡就会被破坏,环境可能不再对人类有利。

当人类的活动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就可以获得利益,比如打井取水,开山采矿;反而会遭受损失,比如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另一方面,自然界的突发事件或慢慢积累的重大变化,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灾难。地质学正在积极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和地质作用造成的危害。

地质学是一门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与环境的协调性,改善环境的科学。地球表面和人类的大量活动都与地质条件有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弱,灾害性地质作用造成的损失也没有今天这么大。

在当代发达国家,矿业和以矿产品为基础的工业一般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几乎100%的生产用电来自地球资源。

上世纪80年代,人类从地下开采的石油量比半个世纪前增加了100多倍。非金属材料,如沙子和砾石,也成为重要的资源,并已被大量开采。它们的年产量,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超过了其他工业矿物原料年产量的总和。

如此大的开采量,地质不仅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来维持社会的巨大需求,还要担负起指导合理开发、保护矿产资源、防止环境恶化的重任。

随着现代建设的发展,人口密集,建筑集中,许多工程规模巨大,对地质环境的依赖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地质作用引起的突发性事件,还要关注其长期影响,如沉降、地面缓慢升降等。这些都是地质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社会,社会生产生活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电、气、自来水的供应,一刻都不可或缺。交通和电信必须保持畅通,地震破坏上述设施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地震本身造成的直接危害更严重。不仅是地震,还有其他可能引发灾害的地质作用,如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震波的侵蚀等。,必须利用地质认识并提出防治意见。同时,人们必须遵循地质学的科学指导,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导致地质环境恶化。

因此,地质与人类的关系不仅在于资源的利用,还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许多方面有直接关系。现在,地质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普遍需要的一门科学,这种密切的关系通过制定矿产资源法、海洋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表现出来。参考地质学知识。

6.地质学发展趋势

今后,地质观测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深入岩石圈,还可以更多地了解月球的一些地质特征,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及其卫星。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的发展,对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运用,精细和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的结合,将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的研究。

实验条件将进一步完善,如将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温度和压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模拟更加复杂的各种可变因素的地质效应,将时间因素纳入模拟实验。

地质学的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修正,特别是不同大陆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提供的新资料,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进而产生一些新的理论和学说。

在地质服务领域,一个重要方面是地球资源的开发,其中矿产资源和新能源的研究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区域成矿研究的需要,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地质的综合研究,推动地层学、古生物、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区域岩浆学、变质地质学等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保证人类良好生存环境、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沼泽地区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将继续扩大。环境地质学,包括环境地质调查、相关的显微测量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地质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总之,地质学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等具有基础意义的学科,以提高对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演化的认识。同时,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其他新的科技成果,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地球的历史和结构有更加全面和本质的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新疆矿产资源储量(新疆罗布泊金矿)

上一篇:钢结构安全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