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与 试验研究

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与 试验研究

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与 试验研究 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与 试验研究
 为了研究承压水体上煤层开采后底板岩体的破断特征和突水危险性,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分别构建周期来压时采场底板力学计算模型和隔水关键层稳定性分析模型,理论计算采后底板纵向破坏形态和横向突水危险区域;采用有限差分流–固耦合模拟方法验证承压水上开采底板损伤范围及渗流趋势;开展底板突水相似模拟试验揭示底板岩体破裂和渗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 理论计算采后底板沿着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分别呈“勺形”和“倒马 鞍形”破坏形态,在采空区与煤体交界附近底板的破坏深度最大,与模拟得到的底板破坏范围大致相当。(2) 底板 隔水层的理论突水部位分别位于靠近工作面煤壁侧的区域(A)、煤壁后方采空区 50 m 处的区域(B)及采空区倾向两 边界区域(C),(D),但在靠近煤壁侧的区域(A)的中心位置的突水风险最高,这与试验观察到的“孔隙水主要经工 作面煤壁斜下方底板渗透入采空区底部裂隙岩体”及模拟的“承压水沿采空区边界两侧的底板岩体涌入”等现象均较为吻合。(3) 试验观察到在工作面和开切眼附近的浅部底板中剪切、竖向裂隙较发育,而采空区下方岩体出现 层向裂隙,且最大损伤深度为 12.8 m,略小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 13 和 15.875 m。研究结果揭示了采场底板 易发突水部位及突水风险,可为矿井底板突水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关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上一篇: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