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分析样品
(1)取样
在各种勘探项目中,应根据矿体(矿石类型)、矿化带和包裹体进行连续取样。样品应延伸至岩石,取样长度原则上不大于矿体的可采厚度。
沟槽法通常用于沟、井和坑勘探项目中的取样。一般在一面墙的腰线处连续采样矿脉隧道。如果矿化不均匀,可在两壁取样,计算平均厚度和品位。样品沿矿脉巷道走向距离应视矿化度变化而定,一般为2 m ~ 4 m,变化不大时可稀释至6 m ~ 8 m。为严格保证取样质量,取样前应对取样点的岩矿表面进行平整和冲洗,挂好布,并选用光滑易清洗的布,以免样品飞溅或罐外物料混入。样品的实际质量(重量)与理论质量之差不应超过10%。
对于岩心取样,应使用金刚石刀具沿岩心的长轴切割一半岩心,作为基本分析样品。如果不同时间的岩心和孔径发生变化,回收率相差太大,应分别取样。在矿井中钻孔时,如果岩芯的直径很小,就应该全心全意地取样。
(2)基本分析项目:Au
2.全谱分析
为了确定组合分析和化学全分析项目,在矿体的不同部位空和不同矿石类型(或品位)以及一些围岩和蚀变带取样。样品可以从基本分析子样品中提取,也可以单独提取。
3.矿石化学完全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分的含量,在全光谱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矿体和矿石类型(或品位),分别采取组合分析子样或代表性样品。一般来说,有一到两种矿石类型或品位。
4.组合分析项目
目的系统了解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成分的含量和分布。从同一区块、一个或几个相邻的找矿项目中抽取二至十个基本分析子样品,按矿体的矿石类型(或品位)和样品长度的比例组合成一个样品。单个联合分析样品的质量一般为500 g,根据全矿分析数据和矿床地质特征,选择有实际意义的伴生组分(有益或有害)确定分析项目。
一般要考虑分析:砷、铜、铅、锌、银、钼、铋、钇、钯、碲。
5.相分析
为了研究岩金矿床的自然分带和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应沿着每条勘探线从原生矿石的表面到上部以一定的间隔取样,或从相似位置的基本分析子样品中取样。取样和分析必须迅速及时,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除了各种矿床中矿化的主要元素金的含量外,该项目还重点研究了硫化物矿物和氧化物矿物等各种含金矿物的含量。
6.单一矿物或人工精矿的分析
查明稀有和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含量及其与主要金属元素的关系,按单矿物估算其矿产资源/储量。样品应取自矿体。一般是在实验室用各种机械分选方法获得,要注意可靠性和代表性。收集地点和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当它用于估计矿产资源/储量时,可以通过工程或区块收集混合样品,并可以分离人工精矿进行分析。一般样品质量:单矿物2g ~ 20g,人工精矿30g~50g。
关键词TAG: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