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试验的合格回收率(黄金回收工艺) 实验 提高黄金回收率:& nbsp;& nbsp山东某原生金矿为硫化物应时型金矿,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 目前该金矿生产过程中指标不稳定,回收率难以控制和提高。 主要表现为精矿质量忽高忽低,尾矿品位高达0.87g/t,金回收率过低,仅为62.23%。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大量探索性试验和工艺流程优化试验,将捕收剂Y-89与工艺结构调整相结合,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金浮选的影响。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 & nbsp& nbsp& nbsp一、矿石性质:& nbsp& nbsp该金矿矿石矿物成分复杂,黄铁矿是主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石。脉石矿物主要是应时,其次是方解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 矿石中的金矿物嵌布在黄铁矿的裂隙和晶间间隙中,或嵌布在黄铁矿与脉石的界面上,或沿脉石裂隙成群嵌布在脉石中。 金粒偶尔嵌在假褐铁矿中,偶尔与方铅矿伴生或包裹。但在闪锌矿和黄冈很难看到金粒。 矿石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1 & nbsp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为WB/% Au * cusfeal 2 o 3 SiO 2 Cao MgO 3 . 090 . 01651 . 492 . 4112 . 2469 . 981 . 620 . 31:& nbsp;& nbsp二。选矿 研究:& nbsp;& nbsp本试验通过优化金浮选工艺条件和采用新的药剂制度,提高了金精矿的质量和回收率。 & nbsp& nbsp& nbsp(1)研磨细度:& nbsp& nbsp浮选前磨矿的目的是解离矿石中的矿物,将矿石磨至适合浮选的粒度。 最佳磨矿粒度既要最大限度地解离细粒硫化矿物,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矿泥的干扰,以提高细粒硫化矿物的浮选效果。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Y-89用量50g/t、丁铵黑粉用量50g/t、11#油用量20g/t的条件下,考察了磨矿细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 nbsp& nbsp1 & nbsp磨矿细度对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 nbsp& nbsp(二)捕收剂的种类和用量:& nbsp1.收藏者类型:& nbsp& nbsp本研究的目的是选择一种高效的浮选捕收剂,并与现场药剂条件下获得的浮选指标进行比较,以考察该捕收剂或组合捕收剂的选金效果。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2 & nbsp粗选捕收剂的试验结果;收集器类型;产品名称;产率/%金品位/(g·t-1)回收率/%异戊基黄药+硝酸铵黑粉PAC ++异戊基黄药+硝酸铵黑粉bk 330 bk 301 ++硝酸铵黑粉Y-89+硝酸铵黑粉粗精矿粗精矿粗精矿3 . 585 . 672 . 181 & nbsp;& nbsp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用量为70g/t的条件下,采用PAC ++异戊基黄药+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3:2:2)、BK330、BK301++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Y-89+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1:1)的捕收剂组合,与现场药剂制度下获得的浮选指标相比,粗精矿金品位为48。 BK301++D经黑粉粗选后,精矿中金的最高品位为71.07g/t,回收率为40.02%。采用y-89+丁基黄药,一次粗选后精矿金品位为43。最高回收率为61.38%。 因此,选择bk 301 ++丁基黑粉和Y-89+丁基黑粉作为捕收剂,进一步进行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捕收剂。 & nbsp& nbsp& nbsp2.捕收剂用量:& nbsp& nbsp在磨矿细度为-200目50%的条件下,进行了粗选试验和扫选试验,确定了最佳捕收剂及其最佳用量。 捕收剂为bk 301 ++丁基黑粉(1:1)和Y-89+丁基黑粉(1:1),起泡剂为11号油。 粗磨操作:分别使用bk 301 ++压丁黑粉(1:1)和Y-89+压丁黑粉(1:1),用量为30、50、70、100、130g/t,11号油用量20g/t,粗磨时间3min。 扫气操作:分别使用bk 301 ++丁醇黑粉(1:1)和Y-89+丁醇黑粉(1:1),用量为40g/t,11号油用量为10g/t,扫气时间为4min。 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 nbsp& nbsp2 & nbspbk 301 ++丁醇黑粉用量对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 nbsp& nbsp如图2所示,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粗精矿品位逐渐降低,回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在用量为50g/t时出现最大值 在追求高回收率的同时,尽量保持高品位。在兼顾两者的前提下,选择黑粉用量为50g/t的捕收剂BK301++D较为合适。 & nbsp& nbsp图3 & nbspY-89+丁醇黑粉用量对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 nbsp& nbsp图3表明,当粗选阶段捕收剂和黑粉Y-89+丁基(1:1)的总量为100g/t时,粗精矿金回收率最高,为71.21%;当用量为50g/t时,最高金品位为30.93g/t,比总用量l00g/t提高了1.85g/t,但回收率下降了14.94%。 综合考虑,粗选时捕收剂Y-89+丁铁黑粉(1:1)用量为L00g/t。 & nbsp& nbsp& nbsp比较了组合捕收剂BK301+D和Y-89+D与黑粉(1:1)的捕收效果,粗选阶段采用BK301+TW黑粉(1:1)作为捕收剂,在总用量为50g/t的条件下,粗精矿金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5.18g/t和61.1%。在总用量为100g/t的条件下,粗精矿金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9.08g/t和70.69%。 可以看出,在最佳总用量下,Y-89+丁醇(1:1)的浮选指标优于bk 301 ++丁醇(1:1)。 因此,选择Y-89+丁嗪(1:1),用量为100g/t & nbsp& nbsp& nbsp(3)纸浆的pH值:& nbsp& nbsp通过调节矿浆的pH值,为化学物质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消除团聚、絮凝等影响。 本实验用碳酸钠调节pH值,主要是为了找到最佳的pH值,使目标矿物具有良好的可浮性,从而为Y-89与目标矿物的反应创造良好的环境。 具体测试结果见图4。 & nbsp& nbsp图4 & nbsppH值对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 nbsp& nbsp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pH值为6.51时,粗精矿中金的回收率最高为70.69%,品位为29.08g/t,比pH值为8.60时粗精矿中金的回收率低0.96%,但回收率提高了3.47%。 综合考虑,浮选是在自然pH值6.51的条件下进行的,即不加pH调节剂。 & nbsp& nbsp& nbsp(四)活化剂的种类和用量:& nbsp在磨矿细度为-200目50%的条件下,进行了粗选试验和扫选试验,考察了不同活化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活化剂种类试验结果活化剂产品名称产率/%金品位/(g·t-1)金回收率/%CuSO4+Na2CO3N4NO3 Na2S2O3柠檬酸盐金精矿金精矿金精矿金精矿金精矿10 . 628 . 089 . 098 . 1098 & nbsp;10689 . 109981036005& nbsp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活化剂中,硫酸铜的活化效果最好,金回收率最高为84.82%,粗精矿品位为24.60g/t。 & nbsp& nbsp& nbsp根据上述条件进行CuSO4剂量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 nbsp图5 & nbsp 硫酸铜用量结果:& nbsp;& nbsp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黄铁矿等载金矿物被活化,金回收率逐渐提高;但当用量过大时,金精矿品位会大幅度下降。 这是因为方铅矿、黄铜矿等含金少的矿物也被活化成金精矿。 因此,综合考虑,CuSO4的用量为150g/t。 & nbsp& nbsp& nbsp(5)发泡剂种类& nbsp;用量:& nbsp;& nbsp在磨矿细度为-200目50%的条件下,进行了粗选试验,考察了不同起泡剂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面部测试结果见表4。 表4:起泡剂种类及用量试验结果/起泡剂及其用量/(g·t-1)产品名称产量/%金品位/(g·t-1)金回收率/% 11号油1011号油402号油102号油202号油40号金精矿金精矿金精矿金精矿4 . 515 . 545 . 44 & nbsp;& nbsp表4结果表明,随着11号油和2号油用量的增加,精矿品位降低,回收率逐渐增加。 当2号油用量为20g/t时,粗金精矿品位可达37.04g/t,回收率可达65.51%。2号油用量为20g/t & nbsp& nbsp& nbsp(六)开路流程& nbsp;& nbsp开路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现场工艺流程和实验室试验流程的开路试验。 测试流程见图6,测试结果见表5。 & nbsp& nbsp图6 & nbsp开路试验流程图5:开路试验流程结果对比流程产品名称产率/ %金品位/(g·t-1)金回收率/%现场流程粉矿、细中矿和扫中矿尾矿2 . 622 . 775 . 2889 . 3373 . 392 . 066 . 250 . 8762 . 231 . 8510 . 6825 . 24实验室流程粉矿、细中矿2、细中矿1扫中矿1扫中矿2& nbsp表5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最佳药剂条件下,与现场工艺流程和药剂条件下获得的浮选指标相比,尾矿中金品位降低了0.73g/t,金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也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金富集在中矿中,金矿物在闭路流程中通过中矿循环可以得到很大的回收。 & nbsp& nbsp& nbsp(七)闭路电视& nbsp在大量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和开路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工艺闭路试验。 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实验室单槽不连续浮选设备模拟生产现场的连续作业,考察中矿的分布和聚集情况以及可能的分选结果,同时得出实验室模拟生产现场连续生产时得到的最终指标。 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二次精选,中矿依次返回。 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结果表明,使用捕收剂Y-89可获得金品位为62.76g/t、回收率为93.83%的金精矿。与现场工艺和药剂制度相比,金回收率大大提高,尾矿金品位由0.87g/t降至0.20 g/t,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指标。 表6:闭路试验结果产品名称产量/%品位/(g·t-1)回收率/%精矿尾矿原矿4.6295 . 38100 . 0062 . 760 . 203 . 0993 . 836 . 17100.00:& nbsp;& nbsp三。结论& nbsp& nbsp& nbsp(1)磨矿细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原生金矿磨矿细度为-0.074mm 50%。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粗选阶段的最佳药剂制度为:活化剂硫酸铜4150g/t,捕收剂Y-89+丁铵黑粉(1:1)100g/t,起泡剂2号油20g/t & nbsp& nbsp& nbsp(2)在现场浮选条件下,实验室开路试验获得的金精矿回收率达到62.23%,品位为73.39g/t;金尾矿品位为0.87克/吨 在新药剂及相关工艺条件下,实验室开路试验金精矿品位为75.59g/t,回收率为63.36%。金尾矿品位为0.14克/吨 & nbsp& nbsp& nbsp(3)试验研究表明,Y-89具有很好的金捕收性能,与丁铵黑粉配合使用能明显提高精矿质量和金回收率。 实验室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62.76g/t的金品位和93.83%的回收率。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大量回收铁矿尾矿砂(铁尾矿处理)
上一篇:建设单位治污减霾及安全文明施工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