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汞时,金的回收率取决于自然金的粒度和形状、金颗粒的细度、汞的质量、汞的混合温度、矿浆浓度、汞的混合方式和设备因素。
金的粒度、形状和单体解离度主要与磨矿操作有关,尤其是单体解离度影响较大。适当提高磨矿细度可以提高混汞作业的回收率,适合混汞的金粒一般为0。2-0。磨矿周期混汞板粒度下限为0 . 3mm。但是细小的金颗粒随着浆料流失了。
砂金的成色高于脉金,氧化带金的成色高于原生矿。成色高的黄金容易与汞混合,如果金颗粒表面被污染,其汞齐化能力会明显降低。混汞分为内部混汞和外部混汞。外部汞混合是通过在粉碎磨机外部混合汞来提取黄金的过程。我国常用的是外混汞,如固定式混汞板和振动式混汞板。内混汞是磨矿作业循环中混汞提金的过程。南非和美国的金矿多采用捣固机内部混汞,苏联中小型金矿多采用滚磨机,国内多采用混汞筒。内混汞比外混汞效率高,汞和金的质量好。外汞齐浆料浓度不宜过高,形成松散的稀浆料流,流速不宜过高,使金颗粒沉淀在汞板上。混合汞浆的浓度应为30-50%,汞应是悬浮的。
矿浆的pH值对汞的混合效果影响很大。在酸性介质和氰化物溶液中混合汞是有效的,但当有大量矿泥时,矿泥在酸性介质中不能团聚,矿泥污染了金颗粒表面,影响了汞的混合效果。在碱性介质中混汞,如石灰作调节剂,在PH=8-8时,可沉淀可溶性盐,消除油质的不利影响。5、混汞效果更好。
汞的质量对混汞的效果影响很大,但纯汞并不能很好的润湿黄金。汞中少量的金、银和贱金属可以降低汞的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效果。机油等有机物和细泥会污染金粒表面。矿石中的硫化物、滑石、石墨、砷化物容易附着在汞的表面,也影响汞对金的润湿能力。
混汞时,汞的量要合适。过多的汞会降低汞膏的弹性和稠度,导致汞膏随牙髓流失。汞加入量不足会使汞膏变硬,失去弹性,降低抓金性能。汞板投产后,初始涂汞量为15-30g/m3。6-12小时后,加入矿石含金量2-5倍的汞。汞的消耗量通常为3-8克/吨矿石。
此外,温度亦要影响混汞效果。温度过低会增加汞的粘度,影响混汞效果,温度过高增大汞的流动性,造成部分汞金随汞的流失而损失。因此混汞指标易发生季节性变化,混汞温度一般应大于15度,采用加汞量及调节矿浆浓度的方法来消除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