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钨粉是制备碳化钨和金属钨的主要原料。目前,制备金属钨粉的主要方法是氧化钨氢还原法。WO3氢还原制备钨粉的反应为:
关于该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前人已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考虑到钨粉的粒度和形貌是目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一定的粒度,还原过程往往远离平衡,按照制备特定粒度的要求进行控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影响钨粉粒度的因素及其控制。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请参考相关教材。
1.氧化钨还原过程中影响粒度的因素
(A)还原过程中颗粒生长的机理
还原过程中产生的钨粉的粒度随着还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高温、高湿下会长大。目前对其生长机制有多种观点。这里有两个主要观点。
1.化学气相迁移和生长的机理
水合氧化钨比纯氧化钨具有高得多的挥发性。在还原过程中,首先水蒸气与氧化钨或细钨粉反应生成水合氧化钨,水合氧化钨通过气相迁移到其他颗粒中,然后还原,导致颗粒长大。和高温湿氢还原具有最有利的化学气相迁移条件。
2.氧化还原机理
粉末越细,比表面和表面活性越大。因此,细粉末在气相中可能被蒸气或氧气氧化,形成挥发性的水合氧化钨,然后发生化学气相迁移,在较粗的颗粒上被还原,使颗粒长大。
(2)影响粉末颗粒大小和形状变化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提高温度可以加速还原反应,相应提高水蒸气的生成速率,促进化学气相迁移反应。促进颗粒生长和聚集。
2.水蒸气分压
它是化学气相迁移反应的基本条件,其量包括氢气中含有的和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汽。在恢复过程中,它不是一个常数值。影响反应速率、扩散过程的所有因素(如温度、颗粒厚度、氢气的流向和流速、粉末的粒度、舟的几何形状等。)和推舟速度都影响水蒸气的实际分压,进而影响粉体的粒径和形貌。温度和湿度(氢的露点)对WO2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温度和氢气温度下WO2粒径的相对生长速率
3.原料粉末的性质
结果表明,氧化钨的还原活性对钨粉的粒度有明显的影响。从具有高还原活性的原料中可以容易地获得细晶粒钨粉。
4.杂质和添加剂
杂质对钨粉颗粒变化的影响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碱金属为代表,可以作为氧的载体,延长氧在粉末层中的停留时间,促进化学气相迁移反应,增强钨粉的颗粒生长。
第二类以钙、镁、硅为代表,对钨粉颗粒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第三种以铝为代表,能在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稳定性高的薄氧化层,抑制钨粉颗粒的生长。
5.操作系统
由于颗粒的生长过程主要发生在WO3还原成WO2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细小的颗粒,需要保证颗粒在还原的初始阶段处于低温和低水蒸气分压状态。所以推舟过快,一方面使物料快速进入高温区,有利于WO2.9等颗粒的生长,另一方面加快了还原速度,增加了H2O蒸气的浓度,这些都有利于颗粒的生长。因此,一般要求缓慢推舟,以获得细小颗粒。同时,炉内温度低,温度梯度小。
舟载过多,料层过厚,会造成内部水汽难以排出,使内部颗粒长大,同时导致上下两层颗粒大小不均匀。
二、氢还原氧化钨制备钨粉的工艺
目前,还原过程通常在旋转管式炉、四管马弗炉和多管炉中进行。相对而言,后者温度均匀,产品粒径容易控制,粒度均匀。
具体流程包括:
(1)黄钨法,即以WO3为原料进行还原。
(2)蓝钨工艺,即以蓝氧化钨为原料。蓝色氧化钨是指WO3或APT在300 ~ 420℃转炉中部分还原的产物。其成分主要是WO2.9或铵钨青铜(ATB),也可能含有少量WO2.72甚至钨酸盐。蓝色氧化钨作为原料的特殊电性在于其粒度比黄色钨更容易控制。
(3)紫钨法,即以WO2.72(W18O49)为原料还原制备超细钨粉。其实质是在一定温度和弱还原气氛下,首先用APT在回转炉中制备W18O49。此时,在原始APT颗粒中形成W18O49的棒状晶体的聚集体,并且当原始APT颗粒为50 ~ 60μ m时,在颗粒中形成W189。棒状晶体直径小于2 μ m,这种W18O49在四管还原炉中进一步还原得到超细钨粉,其BET直径约为0.08 ~ 0.9 μ m,这些超细钨粉的粒度比黄WO3或蓝钨还原产物小得多,甚至更均匀。同时,它们也很小,在进一步碳化制备WC的过程中容易长大。如用它们制备的钨粉BET粒度为0.084 μ m,在1460℃碳化2h后,超细碳化钨粉BET粒度仅为0.214μm,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碳化过程中颗粒长大的趋势比蓝钨还原产物小得多。
唐新河有机胺钨酸盐热分解制备了钨和碳化钨超细粉末。得到非常有意义的结果。这种由所谓的“自还原钨酸盐”制备的粉体性能优异,已获得国家专利。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