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预测
世界稀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并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据统计,1980年世界稀土消费结构为:催化占34%,冶金机械占33%,微晶玻璃占30%,新材料(包括磁性材料、荧光粉等。)只占3%。到1990年,它们分别为29.2%、28.5%、31.9%和10.3%。其需求预测,根据法国罗纳& middot普朗克公司的法尔科内推测,1990年至2000年世界稀土需求年增长率可能为3%至6%,最可能的增长率为4.6%,即到2000年稀土消费量将增加到5.6万t。根据falcone的预测,1990年世界稀土消费量为35500t,作为10年的预测基数。中国的邱向东、陈付长、钟俊辉等人(1995)根据1991年世界实际消费量5.5万t和4.6%的增长率,估计到2000年稀土需求量应为8.2万t。国外一些国家预测,到2000年,稀土氧化物的需求量将达到10 ~ 12万吨。考虑到世界稀土需求向高纯单一稀土的大趋势,如果没有重大商业突破,邱向东对世界稀土需求8.2万t的预测似乎更可信。目前,世界上稀土产品的生产能力约为每年7万吨,稀土矿石的产量为6.5万吨(《金属与矿物年刊》,1997)。
当今世界稀土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是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其中美国、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消费国。
由于稀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应用已经遍及中国国民经济的40多个行业。表3.22.3列出了1990-1995年稀土产品的消费和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内稀土产品的消费和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总消费去向: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微晶玻璃虽为三大传统应用领域,但仍是稀土消费大户,占总消费的68.8%(按1995年统计),但消费增长缓慢。从1990年到1995年,除玻璃和陶瓷外,冶金机械和石油化工行业的消费量有所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4.3%和7.8%。而新材料和农用纺织品的稀土消费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1%和25.2%。
新材料的稀土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95t增长到1995年的1130t,增长了近11倍,年均增长64.1%,市场份额从1.2%增长到8.7%。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荧光材料和稀土储氢材料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稀土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ldquo八& rdquo在此期间,稀土荧光灯和稀土节能灯的产量分别高于& ldquo七& rdquo期末分别增长155%和175%,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达到1340t,增长5倍以上,日益产业化。稀土永磁电机产量达到50万台以上(刘建清等,1997)。
农业和纺织业的稀土消费也在快速增长。从1990年的951吨增加到1995年的2920吨,增长了两倍,年均增长率为25%。特别是我国首创的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增加粮棉油糖产量6-8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10-15亿元(洪峰,世界有色金属,1996年№10月)。稀土出口量逐年增加(就REO而言)。1986年出口量为5187吨,1995年达到27000吨,10年间稀土出口总量增长了4倍。其中,单一稀土产品出口从1986年的120吨增加到1995年的6738吨,增长了55倍。1995年后,继续增长。1996年出口额比1995年增长14.1%,1997年比1996年增长2%。其中单一稀土产品及成品出口量12450t,出口创汇23115万美元,混合稀土金属出口量与1996年持平,出口量2600t,出口创汇1430万美元(稀土工业办公室王华森等,有色金属工业,1998,№.7)。
目前,中国的稀土市场正在蓬勃发展。稀土精矿供不应求,产品日益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口猛增,企业效益普遍提高。所以稀土行业很多人都看好稀土市场,形势看好。主要迹象是:
第一,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质量好,从而决定了中国稀土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国外市场需要中国稀土,比如法国的Rhone & middot普朗克公司是世界上大型稀土分离和加工制造商。将中国的稀土原料由独居石改为氯化稀土,并于1993年与中国签订了定期订货合同。1994年,中国出口了1.7万吨稀土氧化物,其中大部分供应给了法国。日本市场1994年从国外进口稀土1.6万吨,其中中国产品占45%以上。当年,日本从中国进口了1851吨混合稀土金属,占其国内产量的70%。
二是轻稀土产品的热销带动了稀土原料精矿的发展,促进了包头稀土精矿、四川冕宁稀土精矿和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大幅增长,其价格大幅上涨,呈现畅销态势。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稀土产销量快速增长。稀土镍氢电池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混合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氧化钕的需求。环保的严格要求促进了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推广应用,这就需要大量的铈产品。信息产业和计算机的振兴增加了对不同稀土元素的需求。
基于上述领域对稀土的需求,中国稀土行业的有关单位和专家对稀土需求总量(以REO计)进行了预测。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规划院预测,2000年国内需求13500吨,出口量16500吨,合计30000吨;2005年国内需求18000t,出口量21300t,合计39300t2010年国内需求2.5万t,出口量2.85万t,合计5.35万t,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5.5%、6.4%。原国家计委稀土办洪峰预测,2000年稀土总需求将达到18000 ~ 20000t(《世界有色金属》,1996年№10月)。《中国有色金属产品质量调查研究》(科学出版社,1995年)提出了2000年国内稀土消费总量为23080t的预测,认为2000年我国稀土生产规模不应超过5万t,其中出口量占40% ~ 50%,约为2万~ 2.5万t。
(2)保障程度分析。根据已查明的稀土资源和现有的生产能力,预测的稀土需求完全可以保证未来的需求。资源方面,已开发矿区占保有储量的45%,可开发利用的储量占35%,暂时不适宜开发利用的仅占20%。现有矿山的储量和开采能力可满足30年以上的需求。从选冶能力来看,现有冶炼产能近9万吨,稀土精矿加工能力8万吨以上。产能和实际产量已超过国内外对稀土生产的总需求。
关键词TAG: 稀土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