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和内容
1.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
地质找矿,矿产资源勘查旨在寻找符合当前工业要求的矿产资源,通过勘查手段、选矿实验和工业指标确定矿体“即矿石与非矿石”的边界,圈出符合经济技术指标的工业矿体来估算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是地质勘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矿山建设的基础,是矿山管理的基础,是矿业权交易的标的物。
2.矿产资源/储量包括:
确定工业指标;
矿体圈定方法;
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储量估算参数的选择;
估计储量类别;
3.矿床的工业指标
①矿床工业指数的概念
工业指标的本质是技术经济指标,是评价矿产资源储量质量特征的基本标准,是衡量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依据,是圈定矿体、计算资源储量的基本参数。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应考虑多种因素。
宏观方面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资源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市场“国内外”供求、产品价格;社会开发、利用和加工技术水平;微观方面是资源产出的特点、加工技术条件、可能的开发方式和产品方案等等。
因此,只有在一定的勘探程度和相应的选矿、冶炼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研究,才能合理确定工业指标。
②矿床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矿床的工业指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对矿石质量的要求,
一、开采技术条件的要求。
对矿石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
截止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单个项目最低工业品位、区块最低工业品位、矿床最低工业品位),
有害成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有益成分含量最低(综合评价指数)。
对开采技术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
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厚度、矿体倾角;
对于薄脉矿体,还包括最低工业米百分比值;
对于露天开采矿床,有剥采比、边坡角、最小露天开采境界等要求。
根据某些矿种的特殊条件和要求,还可以提出其他工业指标的要求;对于克立格法,可以使用单级指数;对共生贵金属或有色金属矿床,可下达综合品位指标。


a.边界品位A.品位下限
是对参与矿体圈定的单个样品的品位的最低要求,即矿石与岩石(围岩或岩石包裹体)的边界品位。截止品位制定的原则应是该类矿石的尾矿(或尾矿)品位不低于现行处理的品位,圈定的矿体或矿块的平均品位不低于其最低工业品位,即圈定矿体时,能使可供利用的矿石储量与暂时不能利用的矿石储量相匹配,以满足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
B.砌块的最低工业等级
它是指地质块段中样品的最低平均极限品位,即可供开采的矿石储量和暂时不能开采的矿石储量之间的边界品位。从经济上讲,在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是可回收矿石中金属含量最低的。不是利润档次,应该是总收入与经营成本(车间直接成本)平衡时的档次。因此,它不仅充分利用了贫矿,而且是保证偿还开采和加工有用矿物的所有费用的最终品位。
C.矿床的最低工业品位
指矿床中所有参与矿体圈定的样品的最低平均极限品位。它是由截止品位和该块段的最低工业品位圈定的矿体,从整个矿床范围保证了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品位,以供将来开发利用。也就是说,该存款开发利用后,扣除运营成本和基建投资摊销额后,其利润仍能达到理想的基准收益率水平。

按现行管理体制,按矿组(种)规格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不论勘查工作水平高低,都可以不经审批直接使用。否则,有资质的矿山设计单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出具专项材料。经主管部门或业主批准后,才能作为估算基本储量和储量的依据。涉及向国家支付价格的资源储量的核实,以及根据一般工业指标的资源估算。
4.矿体圈定
矿体圈定是资源储量估算的关键环节。理论上,矿体的圈定必须遵循地质规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ldquo看连续采矿& rdquo;事实上,矿体圈定是否合理,不仅与对地质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程度有关,还与经验和水平有关。结合现行矿产规范的有关规定,在用传统方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过程中,圈定矿体应把握以下原则:
(1)金属矿床单一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根据岩石包裹体的截止品位和厚度指标,确定矿体边界和矿体中的岩石包裹体。
根据单个项目的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指标,划定工业矿体边界;
关于& ldquo戴帽子& rdquo问题它是指在单个工程中划界时,中间部分品位高的矿体上下部带入的样品介于截止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现象。通常,允许带入相当于& ldquo石夹的厚度& rdquo样品;
当介于截止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若干样品连续出现,且厚度较大时,应单独圈出。
多组分矿体的圈定可采用& ldquo混圈法& rdquo。即单个项目中只要有一个组分满足截止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的要求,就可以被圈定在矿体中;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符合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并在整个矿体或矿床中具有一定规模,则为共生矿;达不到截止品位要求但可以回收的为伴生矿。
(2)、煤层、含夹矸煤层采用厚度测定法。
第一条:煤层单层矸石厚度小于0.05米,可与煤层合并计算厚度。但并入煤矸石后的全层灰分(或热值)和硫含量应满足估算指标的要求。
第二条:当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小可采厚度时,应将煤层视为独立煤层,分别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或不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当矸石厚度小于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且煤层厚度等于或大于矸石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层厚度相加作为采用厚度。
第三条:对于结构复杂、多煤层且无法进行煤层对比的煤层,当矸石总厚度不超过煤层总厚度的1/2时,各煤层的总厚度应作为采用的煤层厚度;当矸石总厚度大于煤层总厚度的1/2时,应按第1、2条的规定办理。
③矿体的连通性
(1)相邻找矿工程之间的矿体连接
一般采用直线对应连接;当有足够的地质依据时,也可采用曲线连接;
采用曲线连接时,矿体任一位置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相邻找矿工程之间存在破矿断层或岩脉时,应按地质规律合理衔接。
(2)矿体的有限外推
当发现一个矿而另一个矿没有发现时,矿体的圆形连接称为有限外推。
当矿体的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有充分的统计数据证实时,可根据找矿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进行外推。
无规律可循时,一般按工程间距的1/2或1/4推;当边部工程有矿化时(工程品位大于截止品位的1/2),可推至工程间距的2/3或1/3;
见矿工程为米百分比或米克吨值工程,一般不外推;但对于薄矿脉矿体,可酌情外推。
(3)矿体的无限外推
当找矿过程之外没有工程控制,或者找矿工程距离找矿工程较远(距离大于对应地质可靠度对应的网格度)时,矿体的圆形连接称为无限外推。在无限外推中,如果矿体的长度和厚度之间没有规律,一般根据对应地质可靠度对应的网格度推1/2尖或1/4平。
④区块划分。
区块是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单位,区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性。总的来说,应把握以下原则: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沿矿体走向以相邻两条勘探线为限,在倾向方向以相邻两条工程线为界。
同一区块内,矿体应连续,产状应稳定;矿石类型和工业品位应相同;
同一区块的地质可靠性必须相同。
二。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1.储量估算方法
估算法是指在估算矿产资源埋藏量过程中,各种参数和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软件。由于矿产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需要研究适合不同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矿产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炭;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主要类型
固体矿物可以分为三类:
①传统方法
根据划分计算单元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分段法(也称断面法)和分块法。
剖面法又分为平行剖面法和非平行剖面法。
平行剖面法分为水平剖面法和垂直剖面法。
垂直剖面法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线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根据块段划分原则,可分为:地质块段法、采矿块段法、最近面积法、三角形法、等高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块段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的常用方法。它是将矿体按一定方向投影在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类型、品位和地质可靠程度,并根据勘探项目的分布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区块,分别计算和累计资源储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计算勘探项目分布均匀、勘探手段相对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探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的资源储量。
地质块段法按投影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和垂直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斜投影法。垂直投影法适用于急倾斜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的倾斜面作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适用于缓倾斜矿体,但计算过程复杂,不常用。
②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立格创立的,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
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融资、股票上市和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矿产资源评估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地质方法是一个方法体系。
目前主要有二维和三维普通克立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和三维协同克立格法和三维泛克立格法。
③ SD法(最佳构造曲线段整体储量计算方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的支持下,我国自行开发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以剖面形态为核心,以最佳构造地质变量为依据,以样条函数和动态分形几何为工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
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确定的SD验证法的依据,从定量的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的精度。
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管理
目前,我国对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仍实行严格管理,除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资源储量。其他方法或软件必须经过专家鉴定,经国家资源储备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告,方可用于生产实践。
4.储量估算中主要参数的计算
A.面积
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如正交表法、几何图形法、坐标计算法等。该区域应至少测量两次。当两次之差不大于2%时,取平均值。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所采用的图件比例尺视矿体大小而定,一般为1∶1 000。所涉及的估算面积应从矿区面积空中扣除。
B.矿体厚度的计算
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常用三种厚度:水平厚度、垂直厚度和真厚度。
当使用垂直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当采用水平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垂直厚度;使用真实面积时,应计算平均真实厚度。平均厚度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或厚度变化较大时,应采用影响长度或面积的加权计算。
C.级别
在储量估算中,经常需要计算单个项目的平均品位、块段的平均品位和矿体的平均品位。当取样长度变化不大,品位变化均匀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当抽样长度变化较大,或品位很不均匀时,需要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计算单个项目的平均等级时,样本长度应加权;计算一个块段的平均品位时,应采用矿体横截面积的加权;计算矿体平均品位时,应采用块段加权投影面积。当矿区勘探程度低、样品数量少、品位变化大时,应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
D.超高品位的判定与处理
超高品位常出现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中,如果不处理,会对储量估算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当怀疑有超高品位存在时,首先要对二次样品进行第二次分析,如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对超高品位进行处理。特殊品位值一般按矿体平均品位的6 ~ 8倍测定。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以小时为单位采用下限值。处理方法是用处理前受超高等级影响的块段平均等级或单项工程平均等级(厚度较大时)代替。
E.体积和质量(体重)
重量样品应按矿石类型或品位收集。从致密矿石中收集小重量样品。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30块;对于松散矿石,应采集大重量样品,且不少于3 ~ 4个;对于裂隙发育的块矿,除按上述数量采集小重量样品外,还应采集2 ~ 3个大重量样品,以校正重量值,然后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当湿度大于3%时,应取样测量湿度并进行校正。特殊矿物,应考虑特殊参数。如砂矿的松散系数、淘析系数、砾石系数、石灰岩矿床的岩溶率等。
三。勘探阶段和储量类别
1、每个探索阶段的目的
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探索是分阶段进行的。对目标区进行预调查,普查发现矿产,详细评估其工业价值,通过勘探提供矿山设计资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逐步认识过程。可以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提交资源储备。可靠性依次提高,风险依次降低。
2.勘探阶段与储量分类的对应关系。
预检(334)?
普查333+(334)?
详细调查332+333
探索331+332+333
资源类型的确定应与勘查阶段和相应的勘查研究程度相一致。资源储量类型不仅与地质工程控制程度有关,还与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调查程度、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程度、技术利用程度等有关。特别是涉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采矿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勘探工程间距来确定资源储量类型,所以勘探阶段、综合研究、储量类型相互匹配,不匹配就低或高。
①、(334)?决定
预测资源量(334)?它是一种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调查阶段。对于物化探引起的异常区、找矿阶段有少量工程验证的矿床深部或边缘,可根据具体情况估算预测资源量。经过详查,勘查区内矿产资源已基本查明或详细查明,应该没有预测资源量,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存在。?其经济意义尚不清楚。
②(333)的测定
推断的内在经济资源(333)原则上无工程间距要求,达到通用条款规定的稀疏工程控制,沿矿体走向工程确认。在找矿阶段,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床,可按控制工程间距的2 ~ 3倍估算(333)(视矿床稳定性而定),以区别(334)?。
③内在经济资源的确定。
内在经济资源包括331、332和333。因为没有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开采,经济意义不明,介于经济和亚边际经济之间。以下情况属于这一类:
完成地质勘探工作,只做简要研究;
除基本储量外,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
矿层薄、矿体小、开采困难或开采成本高,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或矿山设计;
矿山关闭后剩余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因各种因素无法利用,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经济意义不明;
按工业指标估算的低品位矿石和旧标准规定的各类暂不可采储量(表外储量);
稍后可能恢复的支柱。
3.经济重要性的确定
经济意义在于矿产开发投资项目。对于同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和分析的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有经济、边际或亚边际经济结论。分析范围之外的部分视为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因此,111b、121b、122b经常出现在现阶段的报道中;331、332、333、(334 )?七种类型。
①经济类型的含义
可行性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
项目针对特定矿体或矿段,即可以研究开发利用的部分;
项目分为经济、边际和亚边际,从而对应资源储量的经济类型;
项目所针对的资源储量只有一个经济意义,即经济或边际或亚边际经济;
结论是特定于项目的;
没有研究或预研的部分,本来就是经济的。
(2)、规范中的经济含义。
根据对当时经济合理性的评价,不同地质可靠度的矿产资源可分为经济、边界经济、亚边界经济和内在经济。
经济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其他经济条件允许。
边境经济:它的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以后可以变得经济。
亚经济:采矿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行。
内在经济性:仅通过一般研究进行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未确定经济意义:仅指预调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其经济意义无法确定。
(1)亚边际经济意义的确定
亚边际经济资源是(预)可行性研究确定的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小于零的类型。其中,研究中使用的331对应亚边际经济资源(2S11,2S21),332对应受控亚边际经济资源(2S22)。各种永久矿柱都是设计损失,不属于亚边际经济资源。
(2)边际经济意义的确定
边际经济资源储量是当(预)可行性研究表明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大于或等于零但小于行业内部基准收益率时确定的类型。其中,研究用的331对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2M21),332对应控制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经济基础储量的确定
已通过开发利用方案或矿井设计审查;
正常生产矿井,即使未进行可行性研究,也应是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项目,可确定为基本经济储量。
生产矿井的经济意义以最近三年的实际生产指标来衡量。
4.可行性评估
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行性评价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是投资期内持续的可行性评估。目的是随着勘探水平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的认知度也会不断提高。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勘探资源预测,提出是否继续勘探开发的建议,供投资者决策。它是获取矿产资源储量经济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
5.储量/资源的经济意义
储量:实际可开采的量,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边际经济资源(1):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和零之间的部分;
边际经济资源(2):其内部收益率在生产日期每年都大于0,且小于行业内部基准收益率。
亚边际经济资源的内部收益率为负。
资源是通过地质工作获得的矿石量;储量是在资源基础上,经过可行性论证,可以经济利用的矿产资源。
6、资源量
矿体以一般工业指标圈定,未进行可行性评价。
储量是储存在地下的可采矿石的概念。储量和开采的矿石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它们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一个在地下,另一个在储存矿。
资源量只是反映了地质工作的程度,而储量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技术、经济、环境、市场和法律等因素。提高满足上述因素要求的可用于矿山设计和生产的资源量的基础是储量。
矿山设计需要储量,而政府矿业管理部门需要基本储量。
7.编码的特殊处理
勘探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该矿产项目是经济的。按照编码原则,在建矿井和正常生产矿井的控制基础储量应为112b和112,实际划为122b和122。类似的,2M12和2S12也归为2M22和2S22。
评价报告、评价意见和相关储量报告可直接用代码表示资源储量类型。



8、矿产勘查的阶段、任务、可研、经济及储量8.矿产勘查的阶段、任务、可行性研究、经济和储量
通过预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完成勘探工作;
它达到四个控制级别:预测4、推理3、控制2和发现1。
得到相应的初步、一般、基本、详细的了解;
开展三种研究:大纲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确定四个经济含义:内在3、次边际2S、边际2M和经济1;
获得了三大类十六种类型的资源储量:331,332,333,334?2S11,2S21,2s 22;基础储量为2m11、2m21、2m22111b、121b、122b三种储备:111、121、122;
四。储量评审工作流程
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专家)对矿主送来的报告进行预审,是否符合鉴定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符合要求的,评估机构接受采矿权人的委托,签订评估委托合同;
报告编制单位应按审查机构的要求提交报告及相关法律文件;
评估机构根据报告内容,聘请相关专业的评估人员(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对报告进行审查,并出具评估人员(专家)的个人评估意见;
确定评估方式、时间和地点,拟定评估验收时间表;
召开评审会议,报告编制单位汇报报告内容,评审员(专家)给出个人评审意见,评审组长汇总评审意见(初稿),提出报告修改意见;
报告编制单位应当根据专家组的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填写报告修改对照表,提交审查机构;
根据报告正式稿,组长协助评估机构形成评估意见;
评估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储量评估和备案要求提交的材料;
认定机构将备案所需资料提交国土资源部储备司,储备司会签后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完善后颁发备案文号。打印后,注册机构将在储备部加盖注册专用章。
备案文件的速度掌握在矿企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