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6月1日开始,鹿特丹港基准API2煤炭期货价格上涨了20%,每吨大约达到60美元,创年内新高;亚洲基准API4期货价也攀升了15.6%,至62.6美元/吨。而同一时期内,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却下跌了15%,重回45美元/桶以下。
现货市场的情况也十分类似。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继续以折扣价供应原油,但是,煤矿运营商们却纷纷上调了销售价格。
路透社指出,石油与煤炭两种主要化石能源,之所以“同病不同命”,主要是因为二者价格的影响因素不同。石油价格主要受美国等发达国家和运输需求的推动;煤炭是全球电力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印度,有45%的能源需求是由煤炭来满足的。
煤炭消费国需求的增加,加上全球煤矿的普遍减产,都推高了煤炭的价格。反观原油价格,则仍然要承受来自供应过剩和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而此前部分产油地的意外减产虽然短期内削减了部分产量,但是,这些地方的石油生产已经陆续恢复,市场暂时减少的供应量很快就将再次回归。
巴克莱银行近日发布文件提醒客户:“今年6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已经下跌了5美元左右,业界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都不乐观。”
而煤炭市场的情况刚好相反。据路透社报道,印尼、哥伦比亚等产煤国都已经削减了产量,或是有大量煤矿破产,极大地缓解了市场的供应过剩,甚至出现了供应紧缩的苗头。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主要煤炭买家,因为国内的减产,进口量也有所回升。
虽然路透社预计,未来煤炭和石油在新兴市场的需求都有望出现强劲增长,但是,业内大多数分析师却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煤炭消费量的回升速度可能也将放慢。此外,诸如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使用日益增加,加上能效的不断提升,煤炭在能源市场的份额可能将受到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