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全。阶段运输巷道应布置在安全的地点,在其全部服务期限内,不会因岩石移动或采矿过程的其他影响而遭受破坏。例如在应用崩落采矿法时,应把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在下盘围岩中,并且令其位于下阶段开采后的岩石移动范围之外,如图1所示。当矿体倾角α大于下盘岩石移动角γ时,如果上阶段的下盘运输巷道要保留到下一阶段采完,则该巷道与矿体边界的最小距离Lmin为:
Lmin=H( |
1 |
- |
1 |
) |
tgγ |
tgα |
式中 H——阶段高度;
γ——下盘岩石移动角;
α——矿体倾角。
计算得出Lmin之后,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最终确定阶段运输巷道的位置。当α=γ时,上式不适用。这时下一阶段的岩石移动对上一阶段巷道的位置不发生影响。
图1 根据岩石移动角确定阶段巷道与矿体的最小距离
在我国石咀子铜矿对岩石移动进行的观测报告中提出,布置在距矿体下盘5~6m的脉外巷道大多数在阶段生产结束(一个阶段回采2~3年)时,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巷道在生产结束之前已破坏,不得不另掘运输巷道。由于该矿处于深部开采,阶段巷道的破坏程度随采深的增大而严重,有些巷道陷入下部采场的崩落范围而被切下去。。这些资料可作为确定阶段运输巷道位置时的借鉴。
(3)掘进和维护费用小。巷道位置要避开各种不稳固岩层和地质构造带,布置在易于掘进和支护的岩层中。为了减少总的掘进工程量和费用,应该使阶段运输巷道靠近矿体,到那时不能布置在采场附近的压力增高带之内,否则将增大巷道维护的费用。
(4)一巷多用。布置阶段运输巷道时,要尽可能兼顾到探矿、通风、排水及充填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到一巷多用,使其发挥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