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七五煤矿将人力资源优化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女工替换男工、专业人专业岗、人才双向培养等有力举措,确保了人尽其才、人尽其位,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红利,促进了矿井发展。
女工替换男工
近日,笔者在七五煤矿井口看到主井绞车房、信号把钩工换成了清一色的女职工,成了井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该矿女职工占矿井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且呈现了井上男工多、井下男工少的现象,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难题,该矿对全矿男工岗点进行排查,将主井绞车司机、主井信号把钩男工全部置换成女工,替代下来的男工全部充实到井下一线。
到目前,该矿共排查岗位14个,置换女工岗位14个。
上岗前,该矿对女职工均进行了特殊岗位培训,确保了持证上岗。该矿机电副总工程师李桂友说,“女职工虽然力气不如男工,但比较细心、责任心强。像主井绞车司机、主井把钩工这样的工种,她们比男工更适合。”
专业人专业岗
宋兆斌是该矿综合办管理人员,有着20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在10月份的管理人员调整中被调任开拓科工程师。将专业的人安排到专业岗位上,这是该矿鲜明的用人导向。
在七五煤矿凡是从事智能化设备的职工,必须到智能化创新工作室参加计算机知识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根据智能化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邀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和矿井技术大拿进行专项培训,切实打造“一岗多职、一岗多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中心职工张胜利说,目前全矿特种作业人员持“三证”22人、持“双证”101人。
该矿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从采煤、掘进、机运、通防、洗煤5大专业260余人中选拔了13名智能装备工程师。
人才双向培养
10月中旬,张庭院等5名机关管理人员被调至基层单位任职,邓海滨等3名基层管理人员被安排到机关生产科室锻炼。
这种机关与基层的交叉任职不是偶然,而是该矿推行的“双向培养”管理机制。打破机关和基层的界限,将一线单位的青年管理人员调到生产科室去锻炼,将生产科室的青年管理人员调到一线去实践。
在此基础上,该矿建立机关、基层“双向培养”考核机制,制定安全生产、工程质量、任务完成、科技创新5个大项56个小项的考核标准,进行每季一考核、每年一评比。
“通过基层、机关交叉任职,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也为矿井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矿党群工作部部长、组织人事科科长胡勤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