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陈煤矿机电运输科在巩固“一提双优”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瓶颈制约,聚焦做实生产系统优化、做优新型劳动组织,积极探索管理运行模式,持续推动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全面升级。
精确谋划,找准优化“杀手锏”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他们坚持“宁花百万上装备、不花十万用一人”的原则,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优化机电运输系统,推动设备变频化、远程控制集中化、辅助运输集约化升级,有力促进了人力资源潜能进一步释放。
他们安装ARJC-V型在线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建立皮带运输、排水供电和设备运转“三大集控中心”,实现对井下所有变电所、泵房、压配电点及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运行状态预警,使系统具备了故障报警、断电保护和设备运行参数及操作记录查询等功能,同时可将数据自动生成运行报表,使数据作用得到进一步挖潜,助推了管理智能增值。
“我们通过对矿井‘机电集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井下所有主运皮带、架空乘人装置、排水泵房、变电所以及地面通风机、压风机等岗点无人值守,助力了‘一提双优’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该矿机电运输专业副总工程师褚福星说。
融合优化,提升队伍“战斗力”
“再往左一点,注意安装高度和顶板的距离……”这是机电服务队班长尹广洋,正在该矿七二轨道巷组织井下单轨吊的安装。几个月前还是中央泵房主泵司机的他,如今已在一线挑起任务重担。
该科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精干高效、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原则,打破以往的薪资分配方式,通过优化岗位用工设置、实行岗位合并,推动岗位工由 “守岗”向“跑岗”模式转变。
他们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的原则,持续跟进落实人事、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加大控员创效力度,探讨搭建“共享员工”平台,积极分流富余人员外出创业。组织富余人员成立机电服务队,主动承揽矿井外委工程。今年以来,机电服务队顺利完成井下单轨吊安装工程,为矿井节约外委工程费用300万余元。
谋今思远,健全机电“人才库”
随着矿井装备的不断升级,高素质维修人才短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该科抽调各厂点技术大拿,通过集中短期培训,组建了“机电技术专家服务队”。日常工作中,服务队成员各自为战,当某厂点出现技术难题时,则迅速联手实施技术攻关,确保以最短的时间解决难题,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
该科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搭台、区队行动、骨干参与的机电设备“把脉问诊”交流会,组织技术大拿讲述设备维修案例,与职工分享技术经验。同时,认真总结在相互交流中产生的“金点子”和设备“疑难杂症”的破解方法,整理汇编成实用的设备故障“诊断卡”。定期开展“红旗区队”“优秀班组”评比和技术比武活动,引导职工在竞技、交流中同进步、共成长,促进机电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他们还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依托VR基地、智汇新动能创客联盟、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对岗位工进行多技能、实景、实操培训,以“精一、通二、会三、学N”为目标,在培训中打破工种界限,推行“跨专业旁听生”“一师多徒”等培训模式,积极探索职工素质提升的新路径,努力使职工成为技能“多面手”,为进一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