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前沿阵地上的“智能专家”——记付村煤业公司智能装备工程师张硕

前沿阵地上的“智能专家”——记付村煤业公司智能装备工程师张硕

“煤机向机头方向牵引,集控中心人员注意观察运输机运行状态……”随着付村煤业公司智能开采集控中心投入使用,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智能装备工程师张硕的“新战场”。今年刚满30周岁的他是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以来,他凭借不懈努力和奋斗,从一名90后大学生青年,已然成长为职工口中的“智能专家”。

在入职之初,张硕就立志扎根煤海,成就一番事业。最初,他是职工师傅们口中的“口袋记者”。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勤奋好学,每当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都会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下来。慢慢的,“这个我得好好记下来”成了他在工作中的口头禅。虚心好学、爱动脑筋、善于总结研究,他在掌握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后,不断探索研究。每天忙碌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反复翻阅相关资料,努力丰富提升自己。2014年,他参与设计安装矿井防越级跳闸及远程抄表工程,对井下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开关通过各变电所内的通讯分站,可将开关数据实时上传至地面服务器,每年平均减少无计划停电时间约40小时。

2019年4月,张硕被该公司聘任为首批智能装备工程师,勤奋负责的他深知煤矿智能技术开发工作的艰难和肩上的使命。打那时起,张硕的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他决心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智能化矿井建设中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今年5月,该公司3上1201掘进工作面施工初期由于掘进生产的延伸,导致风阻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若选择功率较大的风机,不仅将产生大量粉尘,还可能造成电能浪费;选择小功率风机,则可能出现迎头温度过高等问题。为此,张硕牵头成立课题攻关小组,连续2个月带领小组成员盯靠在井下现场,反复研究试验,最终设计出双电源双变频调速装置,有效解决了生产现场的难题。该装置应用后,较之前使用工频开关相比每个迎头每月可节电2万千瓦时,年平均节约用电费用约19万元。同时,《双电源双变频调速装置在矿井局部通风机中的创新应用》也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矿优秀“五小成果”一等奖。

不仅如此,张硕还积极参与其他专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助推矿井智能化建设。今年二季度以来,他参与物资管理专业的“矿井物资智能配送”创新项目,联合矿井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打造矿用物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物料信息数据的自动录入和实时在线查询,促进了物资配送的专业化、网络化、便捷化、可视化发展。他参与的《集约运输管理体系在现代化矿井中的构建及应用》创新项目,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和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做为智能装备工程师,我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还要带领青年职工共同进步。”张硕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自从成为智能装备工程师,张硕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身边的青工一起学技术、钻业务。工作之余,他利用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的契机,带领青工学习操作智能化远程控制系统,讲解矿井地质数据、生产数据等形成的原理和背后的意义,引导青工在实践中提升,在探索中成长。截至目前,他所在的技术团队中已有10名青年职工先后被选聘为智能装备工程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着不断创新和探索研究,张硕多次突破瓶颈完成技术攻关,先后获得枣矿集团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6项、国家专利1项。未来,他还将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阔步前进。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岱煤公司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活动筑牢安全壁垒

上一篇:长城一矿: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