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镇煤矿通过大力推进精益化、市场化“两化融合”,提升矿井经营管理质量,促进经营创效,为智慧化矿山转型升级构筑坚强支撑。
“上个月我们班组的收入比最好的李伟班组少12000多块钱。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我们材料没有控制好,二是安全生产标准化搞得不好。”11月5日,翟镇煤矿机电安装队班组长鹿庆祥在班组长会上分析班组收入、工作量、总绩效得分及班组成员绩效得分。
鹿庆祥介绍:“每个月我们都要认真分析工资奖罚明细,重点讲解安全考核项目及注意事项,算清每名职工得了多少分,挣多少钱,怎么得的,怎么扣的,切实提高每名班组成员的生产经营意识。”
“班组算工资、算成本,让班组员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想着怎么提效率、降成本,每名员工成为了经营者,有力促进了工区的降本提效。”该矿机电安装队区党支部书记孙黎明说。
员工成为经营者的小变化背后,来自翟镇煤矿精益化、市场化“两化融合”的大举措。为深入推进矿井内部“两化融合”,翟镇煤矿以精益理念为引导,升级内部管理。成立了煤炭生产公司、煤炭运营公司、工会公司三大公司,构建了“矿、公司、专业、区队、班组和岗位”六级市场主体。
翟镇煤矿总会计师王林介绍:“我矿成立了以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两化融合’推进管理小组,下发了《全面市场化管理办法》《生产公司内部市场化管理办法》《煤质市场化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完善、可靠的制度管理体系。”
有了“两化”管理架构,还要有管理的价格计量体系。该矿建立了全要素价格测算体系和全因素价格调整体系,通过价格杠杆激发提效潜能。综合测定出了8100多种单价,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点”的价格体系。计量体系建设方面, 该矿坚持“有量必计,计量必准”,实现各类产品、服务均有量可计。
完善了价格计量体系,如何高效运行。该矿建成区务大厅,依托信息化平台,做到了日清日结、班清班结。
“我们建成集数据统计、收入结算、绩效考核、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化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将区队原始记录、材料领取、员工考勤、费用审批、工资分配等集中输入系统,系统自动按照‘工资=收入-支出’的方式进行结算,保障了结算的时效性、准确性。” 翟镇煤矿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主任李勇介绍。
“两化融合”的成功运行,关键在五、六级市场。该矿以“区长算工资”“班组长算工资”活动为抓手,通过召开“月度考核例会”“月度工资平衡会”,明确区队、班组规章制度、单价体系、工资结算构成及流程等,建立了市场化样板区队模板,提升区队市场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创新实施岗位成本法,将每一个岗位视为“经营主体”,促使其自主经营、自主优化,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
翟镇煤矿经营管理部王建锋介绍:“目前,我矿已建立了从管理人员到一般员工,覆盖全矿所有岗位的成本责任体系,已明确31项单位、部门成本责任,全矿46处关键岗位制定了岗位成本指标。”
在此基础上,该矿还推行“回采零投入”“材料费80%预警”,大幅降低材料费用;坚持招标比价,扩大物资招标范围,实行集中招标,降低采购费用;实行设备五精管理,精研维修、精细安装、精心操作、精准维护、精控撤除,强化自修,严控外委,节省外委维修费用。
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翟镇煤矿在保证安全、生产、效益稳定的基础上,成本同比降低4700多万元。